城之影
我回到我的城市。
熟悉她如眼泪。
如静脉。
如童年的腮腺炎。
——(俄)曼德尔斯塔姆
我的城市?什么叫做我的?仅仅是自己生活的地方?那些离乡的人们摇摇头,告诉我说只有你的家乡才是真正属于你的,那个户口本上祖籍两个字后所标注的字符。
那么我是否也该摇摇头然后微笑着回答,很不巧呢,我的祖籍和我所生活的地方是相同的,它们都是上海。我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多了这一层关系的原因,我对这座城市的气息的捕捉似乎比一般人更敏锐,那种依恋与爱也因此变得深切。
说实话,上海的历史一点也不长,与西安、北京这种历经沧桑的古都比起来简直就轻如鸿毛,但因为她的发展速度实在很快的缘故,妈妈那个年代的上海与现在比起来就是两个城市。我曾问过妈妈那个时候的上海是怎么样的,她总是慢悠悠地说着说着就绕到了兰心大戏院。她说那时候兰心大戏院是所有孩子梦的殿堂,那不时变换的海报,那每日每夜里面上演的种种故事,都是令人向往的,以致于她小时候的梦想就是到兰心大戏院里去当工作人员。妈妈还说,那时候她们认为最美的建筑便是兰心大戏院。其实,那一时期这一类的建筑有很多,武康路、外滩那一带都是的,包括著名的和平饭店,或许这些就算是历史“简短”的上海的名胜古迹吧。我有些自嘲地想。
“现在去兰心看戏大愿望虽早已实现,但总觉得少了些东西。”妈妈说这话的时候眼睛微微地泛出光,好像在在怀念着什么。是她斑斓的童年?或许吧。但我觉得更应该是过去上海那种气息。
过去上海的气息,是与上海话一样的,从骨子里透出慵懒的那种感觉,酥酥软软却叫人喜欢。但与现在的小朋友越来越说不好上海话一样,相应的,这种慵懒的气质也渐渐淡化。
现在上海的节奏真是越来越快了,每个人都是“咚咚咚”地来,又“咚咚咚”地去了,就像《爱丽丝漫游仙境》中那只不时看看怀表再奔跑的兔子一样。虽然我很高兴她发展得很好,比如今年世博会的成功召开,前两年环球金融中心的建成,以及那些几天不见又焕然一新的街道,但我觉得,有些东西是不应随着时间的流逝而一起被带走的,比如那种小资而又市井的感觉,那是我们的本性。
周立波说:“上海人是吃泡饭长大的。”我喜欢这句话胜过喝咖啡那句。我们是小气的,斤斤计较,耍小聪明。这些年我已习惯外人这么评价。但是这又怎么样了呢,我从来没有生气过,因为即便它有许多不足,都是我眼里最美的也是唯一的故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