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和为话题
和之一字,贯穿中华五千年的文化历程。所谓“万事和为贵”一句话,便足以道出“和”的重要性。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往往,在为人处事上,和,永远好过于争。
“和”,是一种文化的沉淀,是修养的体现,君子以中正平和处世,小人只知争一时的意气。以和处世,是一种人生的态度,若人人能做到,盛世将兴于此,老庄的中庸无为便是一种和的态度。所谓中庸无为并非是真正的无为,不过是一种不争的态度罢了。老子一生,传奇无尽,怎能说是无为,一部道德经,洋洋洒洒不过数千字,却引得后世折腰惊叹,亦能令一代圣人孔夫子俯首问道。庄子为人更不能说是无为,时有诸侯好观斗剑,庄子以天子剑说之,能救得一国之政。又怎么能说无为?他们不过是不愿争那庙堂之位,只愿为湖底一曳尾之龟而已,于是他们以“和”的态度看待世间万物,以“和”逍遥于天地间。
“和”乃立世之根本,唯有“和”方能更好地存在于这个世上,三国鼎立,吴蜀兴于和,赤壁之战,因吴蜀之和,以少胜多,令曹操丢盔弃甲,割须断袍,惶惶然如丧家之犬,若非因关羽念及旧日恩情不忍下杀手,曹氏天下,早已覆灭。吴蜀之衰,尽因一个争,为荆州,为一句虎女岂可嫁犬儿,刀兵起,为两国的衰亡拉起序幕。于是吴蜀相继为魏所破。昔日的豪气干云,金戈铁马,亦如梦幻般破碎,可谓成也和,败也和。
想我如今,泱泱华夏,万里山河,站在世界的高度上看,亦是一不容忽视的大国。但,为何在面对日本在钓鱼岛上的挑衅,仅能以言语相责之?皆因一个“和”字,因为我们知道,“和”的重要性若失了“和”,起了争,那么燃起的战火所席卷的将是无辜的人民,战火是人们所不愿看到的,唯有“和”才能令百姓安居乐业,唯有“和”,才能富国强民。而“争”不过是不得已而为之罢了。
“和”在世间的每一个角落,发挥着它无与伦比的作用。生意场上“和”气能生财,与人交往上,有“和”方能令友遍四海,在国家层面上,“和”可以富国强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