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厚学诗词网,祝您阅读愉快!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古诗词 > 古诗集锦

含有古战场的诗句

作者:admin来源:厚学诗词网发表于:2020-04-24 14:34:28阅读:37

从军行七首


王昌龄

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上海风秋。
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关城榆叶早疏黄,日暮云沙古战场。
表请回军掩尘骨,莫教兵士哭龙荒。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北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

胡瓶落膊紫薄汗,碎叶城西秋月团。
明敕星驰封宝剑,辞君一夜取楼兰。

玉门山嶂几千重,山北山南总是烽。
人依远戍须看火,马踏深山不见踪。

玉门关:一作雁门关。


烽火城西百尺楼, 黄昏独坐海风秋。
更吹羌笛关山月, 无那①金闺万里愁。
  

《从军行》组诗是王昌龄采用乐府旧题写的边塞诗,共有七首。这一首,刻画了边疆戍卒怀乡思亲的深挚感情。
  这首小诗,笔法简洁而富蕴意,写法上很有特色。诗人巧妙地处理了叙事与抒情的关系。前三句叙事,描写环境,采用了层层深入、反复渲染的手法,创造气氛,为第四句抒情做铺垫,突出了抒情句的地位,使抒情句显得格外警拔有力。“烽火城西”,一下子就点明了这是在青海烽火城西的瞭望台上。荒寂的原野,四顾苍茫,只有这座百尺高楼,这种环境很容易引起人的寂寞之感。时令正值秋季,凉气侵人,正是游子思亲、思妇念远的季节。时间又逢黄昏,“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诗经·王风·君子于役》)这样的时间常常触发人们思念于役在外的亲人。而此时此刻,久戍不归的征人恰恰“独坐”在孤零零的戍楼上。天地悠悠,牢落无偶,思亲之情正随着青海湖方向吹来的阵阵秋风任意翻腾。上面所描写的,都是通过视觉所看到的环境,没有声音,还缺乏立体感。接着诗人写道:“更吹羌笛关山月”。在寂寥的环境中,传来了阵阵呜呜咽咽的笛声,就象亲人在呼唤,又象是游子的叹息。这缕缕笛声,恰似一根导火线,使边塞征人积郁在心中的思亲感情,再也控制不住,终于来了个大爆发,引出了诗的最后一句。这一缕笛声,对于“独坐”在孤楼之上的闻笛人来说是景,但这景又饱含着吹笛人所抒发的情,使环境更具体、内容更丰富了。诗人用这亦情亦景的句子,不露痕迹,完成了由景入情的转折过渡,何等巧妙、何等自然!
  在表现征人思想活动方面,诗人运笔也十分委婉曲折。环境氛围已经造成,为抒情铺平垫稳,然后水到渠成,直接描写边人的心理——“无那金闺万里愁”。作者所要表现的是征人思念亲人、怀恋乡土的感情,但不直接写,偏从深闺妻子的万里愁怀反映出来。而实际情形也是如此:妻子无法消除的思念,正是征人思归又不得归的结果。这一曲笔,把征人和思妇的感情完全交融在一起了。就全篇而言,这一句如画龙点睛,立刻使全诗神韵飞腾,而更具动人的力量了。
  〔注〕①无那:无奈,指无法消除思亲之愁。
(张燕瑾)

琵琶起舞换新声, 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 高高秋月照长城。
  

此诗截取了边塞军旅生活的一个片断,通过写军中宴乐表现征戍者深沉、复杂的感情。
  “琵琶起舞换新声”。随舞蹈的变换,琵琶又翻出新的曲调,诗境就在一片乐声中展开。琵琶是富于边地风味的乐器,而军中置酒作乐,常常少不了“胡琴琵琶与羌笛。”这些器乐,对征戍者来说,带着异或情调,容易唤起强烈感触。既然是“换新声”,总能给人以一些新的情趣、新的感受吧?
  不,“总是关山旧别情”。边地音乐主要内容,可以一言以蔽之,“旧别情”而已。因为艺术反映实际生活,征戍者谁个不是离乡背井乃至别妇抛雏?“别情”实在是最普遍、最深厚的感情和创作素材。所以,琵琶尽可换新曲调,却换不了歌词包含的情感内容。《乐府古题要解》云:“《关山月》,伤离也。”句中“关山”在字面的意义外,双关《关山月》曲调,含意更深。
  此句的“旧”对应上句的“新”,成为诗意的一次波折,造成抗坠扬抑的音情,特别是以“总是”作有力转接,效果尤显。次句既然强调别情之“旧”,那么,这乐曲是否太乏味呢?不,“撩乱边愁听不尽”,那曲调无论什么时候,总能扰得人心烦乱不宁。所以那奏不完、“听不尽”的曲调,实叫人又怕听,又爱听,永远动情。这是诗中又一次波折,又一次音情的抑扬。“听不尽”三字,是怨?是叹?是赞?意味深长。作“奏不完”解,自然是偏于怨叹。然作“听不够”讲,则又含有赞美了。所以这句提到的“边愁”既是久戍思归的苦情,又未尝没有更多的意味。当时北方边患未除,尚不能尽息甲兵,言念及此,征戍者也会心不宁意不平的。前人多只看到它“意调酸楚”的一面,未必十分全面。
  诗前三句均就乐声抒情,说到“边愁”用了“听不尽”三字,那末结句如何以有限的七字尽此“不尽”就最见功力。诗人这里轻轻宕开一笔,以景结情。仿佛在军中置酒饮乐的场面之后,忽然出现一个月照长城的莽莽苍苍的景象:古老雄伟的长城绵亘起伏,秋月高照,景象壮阔而悲凉。对此,你会生出什么感想?是无限的乡愁?是立功边塞的雄心和对于现实的忧怨?也许,还应加上对于祖国山川风物的深沉的爱,等等。
  读者也许会感到,在前三句中的感情细流一波三折地发展(换新声——旧别情——听不尽)后,到此却汇成一汪深沉的湖水,荡漾回旋。“高高秋月照长城”,这里离情入景,使诗情得到升华。正因为情不可尽,诗人“以不尽尽之”,“思入微茫,似脱实粘”,才使人感到那样丰富深刻的思想感情,征戍者的内心世界表达得入木三分。此诗之臻于七绝上乘之境,除了音情曲折外,这绝处生姿的一笔也是不容轻忽的。
  
(周啸天)

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唐代边塞诗的读者,往往因为诗中所涉及的地名古今杂举、空间悬隔而感到困惑。怀疑作者不谙地理,因而不求甚解者有之,曲为之解者亦有之。这首诗就有这种情形。
  前两句提到三个地名。雪山即河西走廊南面横亘廷伸的祁连山脉。青海与玉关东西相距数千里,却同在一幅画面上出现,于是对这两句就有种种不同的解说。有的说,上句是向前极目,下句是回望故乡。这很奇怪。青海、雪山在前,玉关在后,则抒情主人公回望的故乡该是玉门关西的西域,那不是汉兵,倒成胡兵了。另一说,次句即“孤城玉门关遥望”之倒文,而遥望的对象则是“青海长云暗雪山”,这里存在两种误解:一是把“遥望”解为“遥看”,二是把对西北边陲地区的概括描写误解为抒情主人公望中所见,而前一种误解即因后一种误解而生。一、二两句,不妨设想成次第展现的广阔地域的画面:青海湖上空,长云弥温;湖的北面,横亘着绵廷千里的隐隐的雪山;越过雪山,是矗立在河西走廊荒漠中的一座孤城;再往西,就是和孤城遥遥相对的军事要塞——玉门关。这幅集中了东西数千里广阔地域的长卷,就是当时西北边戍边将士生活、战斗的典型环境。它是对整个西北边陲的一个鸟瞰,一个概括。为什么特别提及青海与玉关呢?这跟当时民族之间战争的态势有关。唐代西、北方的强敌,一是吐蕃,一是突厥。河西节度使的任务是隔断吐蕃与突厥的交通,一镇兼顾西方、北方两个强敌,主要是防御吐蕃,守护河西走廊。“青海”地区,正是吐蕃与唐军多次作战的场所;而“玉门关”外,则是突厥的势力范围。所以这两句不仅描绘了整个西北边陲的景象,而且点出了“孤城”南拒吐蕃,西防突厥的极其重要的地理形势。这两个方向的强敌,正是戍守“孤城”的将士心之所系,宜乎在画面上出现青海与玉关。与其说,这是将士望中所见,不如说这是将士脑海中浮现出来的画面。这两句在写景的同时渗透丰富复杂的感情:戍边将士对边防形势的关注,对自己所担负的任务的自豪感、责任感,以及戍边生活的孤寂、艰苦之感,都融合在悲壮、开阔而又迷蒙暗淡的景色里。
  三、四两句由情景交融的环境描写转为直接抒情。“黄沙百战穿金甲”,是概括力极强的诗句。戍边时间之漫长,战事之频繁,战斗之艰苦,敌军之强悍,边地之荒凉,都于此七字中概括无遗。“百战”是比较抽象的,冠以“黄沙”二字,就突出了西北战场的特征,令人宛见“日暮云沙古战场”的景象;“百战”而至“穿金甲”,更可想见战斗之艰苦激烈,也可想见这漫长的时间中有一系列“白骨掩蓬蒿”式的壮烈牺牲。但是,金甲尽管磨穿,将士的报国壮志却并没有销磨,而是在大漠风沙的磨炼中变得更加坚定。“不破楼兰终不还”,就是身经百战的将士豪壮的誓言。上一句把战斗之艰苦,战事之频繁越写得突出,这一句便越显得铿锵有力,掷地有声。一二两句,境界阔大,感情悲壮,含蕴丰富;三四两句之间,显然有转折,二句形成鲜明对照。“黄沙”句尽管写出了战争的艰苦,但整个形象给人的实际感受是雄壮有力,而不是低沉伤感的。因此末句并非嗟叹归家无日,而是在深深意识到战争的艰苦、长期的基础上所发出的更坚定、深沉的誓言,盛唐优秀边塞诗的一个重要的思想特色,就是在抒写戍边将士的豪情壮志的同时,并不回避战争的艰苦,本篇就是一个显例。可以说,三四两句这种不是空洞肤浅的抒情,正需要有一二两句那种含蕴丰富的大处落墨的环境描写。典型环境与人物感情高度统一,是王昌龄绝句的一个突出优点,这在本篇中也有明显的体现。

(刘学锴)

闻父老说兵


汪元量

昔闻天兵入西蜀,鞞鼓乱挝裂岩谷。
金鞍战马踏云梯,日射旌旗红{上竹下敕}{上竹下敕}。
黑雾压城尘涨天,西方杀气成愁烟。
钓鱼台畔古战场,六军战血平三川。
天寒日落愁无色,将军一剑万人敌。
妇女多在官宫中,兵气不扬长太息。


余与李廌方叔相知久矣,领贡举事,而李不得


苏轼

与君相从非一日,笔势翩翩疑可识。
平生谩说古战场,过眼终迷日五色。
我惭不出君大笑,行止皆天子何责。
青袍白紵五千人,知子无怨亦无德。
买羊酤酒谢玉川,为我醉倒春风前。
归家但草凌云赋,我相夫子非臞仙。

【原题】:
余与李廌方叔相知久矣,领贡举事,而李不得第,愧甚,作诗送之

塞上


戴司颜

空迹昼苍茫,沙腥古战场。逢春多霰雪,生计在牛羊。
冷角吹乡泪,干榆落梦床。从来山水客,谁谓到渔阳。


登上党郡楼


李复

群山合沓来,回抱东林缺。
紫翠不可解,环城如玉玦。
龙飞晋水清,天转旄头灭。
萧萧古战场,春耕拥残雪。


遣兴三首


杜甫

下马古战场,四顾但茫然。
风悲浮云去,黄叶坠我前。
朽骨穴蝼蚁,又为蔓草缠。
故老行叹息,今人尚开边。
汉虏互胜负,封疆不常全。
安得廉耻将,三军同晏眠。

高秋登塞山,南望马邑州。
降虏东击胡,壮健尽不留。
穹庐莽牢落,上有行云愁。
老弱哭道路,愿闻甲兵休。
邺中事反覆,死人积如丘。
诸将已茅土,载驱谁与谋。

丰年孰云迟,甘泽不在早。
耕田秋雨足,禾黍已映道。
春苗九月交,颜色同日老。
劝汝衡门士,忽悲尚枯槁。
时来展材力,先后无丑好。
但讶鹿皮翁,忘机对芳草。

此乾元二年秋在秦州作。诗中言马邑州、邺中事、秋雨足,知其为此时也。

  下马古战场①,四顾但茫然②。风悲浮云去③,黄叶坠我前④。朽骨穴蝼蚁⑤,又为蔓草缠⑥。故老行叹息⑦,今人尚开边⑧。汉虏互胜负⑨,封疆不常全⑩。安得廉颇将(11),三军同晏眠。

  (此经战场,而议边将之要功者。上六叙景,下六论事。风悲二句,仰而见者。朽骨二句,俯而见者。廉颇安边而不生事,叹天宝诸将之不然也。)①《史记·张仪传》:“梁之地势,固战场也。”苏武诗:“行役在战场。”②古诗,“四顾何茫茫。”③秦嘉诗:“浮云起高山,悲风激深谷。”④吴均诗:“仲冬黄叶下。”⑤刘向《新序》:文王得朽骨以喻其意。陆机《挽歌》:“丰肌飨蝼蛾。”⑥《恨赋》:“蔓草萦骨,拱木敛魂。”⑦《西征赋》:“讯诸故老。”⑧《汉书·严助传》:武帝开置边郡。⑨鲍照诗,“汉虏方未和。”《庄子》:“一胜一负,兵家常事。”陶潜诗:“似若无胜负。”⑩《孟子》:“域民不以封疆之界。”(11)《史记》:“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其二

  高秋登寒山,南望马邑州①。降虏东击胡②,壮健尽不留。穹庐莽牢落③,上有行云愁④。老弱哭道路⑤,愿闻甲兵休。邺中事反覆⑥,死人积如丘。诸将已茅土,载驱谁与谋⑦。

  (次章望马邑,讽诸将之败军也。上八叹降夷东征;下四伤邺城师溃。【朱注】降虏,谓秦陇间属夷,调发讨贼者。旧注指回纥,非。黄希曰:诸将不指李、郭,如封朔方大将军孙守亮等九人为异姓王,李商臣等十三人为同姓王,是也。)

  ①鹤曰:旧注谓马邑州属代州,盖引《前汉志》,而《唐志》代州雁门郡,却不言。按《唐·地理志》,羁縻州内有马邑州,属隶秦州,开元十七年置,在秦成二州山谷间。宝应元年,徒于成之盐井故城。此诗作于乾元二年,则在秦成间。【朱注】故城隶秦州都督府。何逊诗:“追兵赴马邑。”②《前汉书》赞:“日磾出于降虏。”③《汉书·匈奴传》:同穹庐卧。颜注:“穹庐,游帐也,其形穹隆,故曰穹庐。”《东观汉记》:第五伦自度仕宦牢落。④邢子才诗:“愁云聚复开。”⑤《史记·匈奴传》:“贵壮健,贱老弱。”《贾捐之传》:“女子乘亭障,孤儿号道路。”⑥《阴符经》:“人发杀机,天地反覆。”⑦《诗》:“载驰载驱。”申涵光曰:杜诗“诸将已茅土,载驱谁与谋”。高适亦云“岂无安边策,诸将已承恩”,皆言恩宠太过,将骄不可用也。

  其三

  丰年孰云迟①,甘泽不在早②。耕田秋雨足③,禾黍已映道④。春苗九月交,颜色同日老⑤。劝汝衡门士⑥,勿悲尚枯槁⑦。时来展才力⑧,先后无丑好⑨。但讶鹿皮翁⑩,忘机对芝草(11)。

  (三章睹秋成,感贤士之晚遇也。上六句,兴起下意。秋禾晚登,犹士之晚遇,迟速何足计乎。今既不能遇,当如鹿皮翁之遁世矣。《杜臆》:《遣兴》本意在此章。)
①曹植诗:“良田无晚岁,膏泽多丰年。”②《荆楚岁时记》:“六月必有三时雨,田家以为甘泽。”陆机赋:“甘泽霶霈。”③《击壤歌》:“耕田而食。”④古诗:“禾黍油油兮。”⑤同日老,即日至皆熟意。⑥《诗》:“衡门之下,可以栖迟。”注:“横木为门,贫者之居也。”⑦《庄子》:枯槁之士宿名。⑧《魏志》:太祖才力过人。⑨《列子》:“贤愚好丑,成败是非,无不销灭。”⑩《列仙传》:鹿皮翁,淄川人也,少为府小吏,举手成器。岑山上有神泉,人不能到。小吏白府君,请木工斧斤三十人,作转轮悬阁。数十日,梯道成,上巅作祠屋,留止其旁。食芝草,饮神泉,七十余年。淄水来山下,呼宗族家室,令上山半。水出,尽漂一郡,没者万计。小吏辞遣宗族下山,著鹿皮衣,去复上阁,后百余年,下,卖药齐市。(11)《高士传》:叶干忘机。胡夏客曰:杜公古诗近体,在长安时才力未为造极。秦州以后,古诗则卓练精深。夔州以后,又纵情杂乱,不及前矣。律诗则老而愈细,四韵固多佳篇,长律尤尽其妙。
-----------仇兆鳌 《杜诗详注》-----------

题孙季蕃诗


叶适

子美太白常住世,佳人栩栩梦魂通。
泻落天河浇汝舌,移来不周盪汝胸。
千家锦机一手织,万古战场两峰直。
孰南孰雅唤莫前,虚箫浪管吹寒烟。


诣红楼院寻广宣不遇留题


李益

柿叶翻红霜景秋,碧天如水倚红楼。
隔窗爱竹有人问,遣向邻房觅户钩。
李益
关城榆叶早疏黄,日暮沙云古战场。
表请回军掩尘骨,莫教士卒哭龙荒。
李益
桃李年年上国新,风沙日日塞垣人。
伤心更见庭前柳,忽有千条欲占春。

【注释】:
  唐代长安城东北角的长乐坊,有一佛寺,寺内朱红色大楼巍然屹立,富丽堂皇。这就是唐睿宗的旧宅,有名的安国寺红楼院。广宣是一位善诗的僧人,宪宗、穆宗两朝,皆为内供奉,赐居红楼院。他与刘禹锡、韩愈、白居易等常有往来,与李益诗酒唱和,过从甚密。

  一个天高气爽的秋日,李益来到红楼院,适值广宣外出,不得入内,但又不忍离去,遂于门外观赏院内景色,写下了这首富有逸趣的七绝。

  诗人举目望去,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片红艳夺目的柿林。柿叶经霜一打,都已变红,给秋日的园林增添了绚丽的色彩,那是多么迷人呵!接着,抬头仰望,湛蓝湛蓝的天空,象水洗过一般明净,把巍峨的红楼衬托得更加清晰壮丽。“倚”字很传神。秋高气爽,那本来就杳缈幽深的天宇越发显得空阔高远,而它竟与红楼相依相偎,这就巧妙地烘托出红楼高耸入云的雄姿了。诗人以瑰丽的色调、清新的语言,绘出绚烂秋色,创造出碧天、红楼“气势两相高”(杜牧《长安秋望》)的寥廓境界,令人心旷神怡。

  朱楼、红叶固然美丽,但隔窗隐约可见的那片幽深的竹林,苍翠多姿,尤为可爱。“爱竹”之“爱”,透露出诗人的倾羡之情,表现出诗人高雅的情趣。“无人问”三字既缴足题面,又开启下文:既然有好竹无人观赏,何不进院去尽情游览一番呢?于是,他差遣随从到邻居家寻找开门的工具去了。访友不遇,并不返回,反而反宾为主,设法开门;乍一看,似乎不近情理,仔细咀嚼,却又觉合情合理,极富韵味。可以想见,李益对院内景色十分熟悉,对那丛翠竹特别喜爱,他和广宣的思想性格十分投合,对广宣的举止行动非常了然,连户钩放在何处也清清楚楚,他又可以不避嫌疑地擅自开门入室,可见他们相知之深,过从之密。这样丰富的内涵,这种超乎寻常的友情,不是通过“喜遇”之类的正面描述来表现,而是通过“不遇”时的一个举动“使人思而得之”,确是自成机杼,不落俗套,读来既感亲切自然,富有生活情趣,又觉委曲含蓄,兴味隽永。而且,诗人这一“爱”一“觅”,又使人想见其为人的洒脱、随和、豪放。至此,我们亦可领悟到前面的壮美秋色,正和诗人的磊落胸襟相映照。全诗气脉流贯,洋溢着一种积极乐观的生活情趣。

  (徐定祥)

和徐判院见惠诗篇


姜特立

吊往文高古战场,丽天星斗射寒芒。
也知深夺曹刘气,不用浓熏班马香。


与从弟瑾同下第后出关言别


卢纶

同作金门献赋人,二年悲见故园春。
到阙不沾新雨露,还家空带旧风尘。
杂花飞尽柳阴阴,官路逶迤绿草深。
对酒已成千里客,望山空寄两乡心。
出关愁暮一沾裳,满野蓬生古战场。
孤村树色昏残雨,远寺钟声带夕阳。
谁怜苦志已三冬,却欲躬耕学老农。
流水白云寻不尽,期君何处得相逢。


潺陵


范成大

舟横攸河水,马滑潺陵道。
百里无鉏犁,闲田生春草。
春草亦已瘦,栖栖晚花少。
落日见行人,愁烟没孤鸟。
老翁雪髯鬓,生长识群盗。
归来四十年,墟里迹如扫。
莫讶土毛稀,须知人力槁。
生聚何当复,兹事恐终老。
人言古战场,疮痍猝难疗。
谁使到此极?天科吾请祷。


奉使契丹二十八首 赠知雄州王崇拯二首


苏辙

赵北燕南古战场,何年千里作方塘。
烟波坐觉胡尘远,皮币遥知国计长。
胜处旧闻荷覆水,此行犹及蟹经霜。
使君约我南来饮,人日河桥柳正黄。
〈生辰使例以人日还至雄州。
城里都无一寸闲,城头野水四汗漫。
与君但对湖光饮,久病偏须酒令宽。
何氏沟塍布棋局,李君智略走珠盘,应存父老犹能说,有意功名未必难。


元龄弟寄悲秋四诗因次


裘万顷

幸有平生古战场,不妨高卧到羲皇。
一朝冀北空凡马,须信骅骝道路长。


南归诗十八首


李流芳

兹山表徐方,经过屡登眺。
偶然寻旧游,策蹇偕所好。
荒亭何萧瑟,落日春风峭。
河山挟霸气,四顾雄怀抱。
嗟此古战场,岂容隐者傲。
缅缅放鹤人,无乃非高蹈。
不见山下湖,清如眉眼照。
河势欲吞山,湖能益山貌。
此中岂有意,河怒湖则笑。¤

【注释】:
──(右邹县道中。)

水调歌头·江水去无极


王质

江水去无极,无地有青天。怒涛汹涌,卷浪成雪蔽长川。一望扬州苍莽,隐见烟竿双矗,何处卷珠帘。落日瓜洲渡,鸿鹭满风前。古战场,皆白草,更苍烟。清平犹有遗恨,久矣在江边。北固山前三杰,遥想当年意气,昵中原。上马促归去,风堕接?翩。


出居庸关


汪元量

平生爱读书,反被读书误。
今辰出长城,未知死何处。
下马古战场,荆榛莽回互。
群狐正從横,野枭号古树。
黑云满天飞,白日翳复吐。
移时风扬沙,人马俱失路。
踌躇默吞声,聊歌远游赋。


陪侍丞相安晚先生宿觉际寺夜遇大风可畏遂赋


黄载

船头落日如血红,客言今夕当有风。
空山梦回刺骨冷,纩被无力身如弓。
但闻纸窗响僁窣,初意空厨饥鼠出。
忽然扉户竞开阖,犹谓偷儿入吾室。
须臾歘作号怒声,鼙鼓百万渔阳鸣。
室庐动摇地欲转,林木材震吼山如崩。
噫嘻异哉那有此,欹枕恍惚疑梦寐。
应是钱塘醉未醒,翻海胥涛骋游戏。
或者客寓紫塞旁,铁骑赴敌古战场。
不然此处安乐国,何遽隉阢犹乘航。
起来穴牖目如割,平湖已卷十堆雪。
乃知跋扈是飞廉,似妒晚来客饶舌。
因思前年到黄冈,朔风摇江惊断肠。
骁将忍冻骨比铁,壮士力斗身如汤。
此身彷徨临皋上,一感还生百惆怅。
长安贵人正酣眠,日高尚恋销金帐。
东窗未白鸡未啼,相公自起烧松枝。

【原题】:
陪侍丞相安晚先生宿觉际寺夜遇大风可畏遂赋大篇

试院七夕


喻良能

过雨秋风洒客裳,长廊广厦更清凉。
不看云际痴牛女,细读文中古战场。
病骨未轻聊把酒,诗情欲适旋焚香。
敢辞秉烛分清夜,犹记槐黄昔日忙。


作雪未成自湖中归寒甚饮酒作短歌


陆游

黑云垂到地,飞霰如细砾。
找从湖上归,散发醉吹笛。
少年志功名,目视无坚敌。
惨淡古战场,往往身所历。
宁知事大缪,白首犹寂寂。
凄凉武侯表,零落陈琳檄。
报主知何时,誓死空愤激。
天高白日远,有泪无处滴。


采桑子·老僧头白焦山顶


孙枝蔚

老僧头白焦山顶,不管兴亡。
安稳禅床。卧对江南古战场。

客来久坐浑无语,饭熟茶香。
归路茫茫。水打空船月照廊。


相关栏目:
  • 唐诗大全
  • 宋词精选
  • 元曲大全
  • 古诗词鉴赏
  • 古诗词考题
  • 先秦诗歌
  • 汉朝诗歌
  • 近当代诗歌
  • 汉赋精选
  • 古诗集锦
  • 古诗词大全 | 唐诗大全 | 宋词精选 | 元曲大全 | 国文文化 | 李白的诗 | 杜甫的诗

    Copyright © 2012-2022 厚学诗词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