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厚学诗词网,祝您阅读愉快!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古诗词 > 古诗集锦

含有乱石的诗句

作者:admin来源:厚学诗词网发表于:2020-04-23 12:00:35阅读:60

水调歌头·挺挺祖风烈


京镗

挺挺祖风烈,瑞岁滞偏州。元龙豪气。宜卧百尺最高楼。万丈文章光焰,一段襟怀洒落,风露玉壶秋。乱石惊涛处,也作等闲游。
适相逢,君去骑,我归舟。清都绛阙密迩,切莫小迟留。趁取亲庭强健,好向圣朝倾吐,事业肯悠悠。回首藩宣地,恩与大江流。


和子瞻凤翔八观八首其五东湖


苏辙

不到东湖上,但闻东湖吟。
诗词已清绝,佳境亦可寻。
蜿蜒苍石螭,蟠拏据湖心。
倒腹吐流水,奔注为重深。
清风荡微波,渺渺平无音。
有鳖行在沙,有鱼跃在浔。
鳖圆如新荷,鱼细如蠹蟫。
梧桐生两涯,萧萧自成林。
孙枝复生孙,已中瑟与琴。
秋虫噪蜩虬,春鸟鸣鴃鵀。
有客来无时,濯足荫清阴。
自忘府中官,取酒石上斟。
醉倒卧石上,野虫上其襟。
醒来不知莫,湖月翻黄金。
油然上马去,纵意不自箴。
作诗招路人,行乐宜及今。
人生不满百,一瞬何所任。
路人掉头笑,去马何駸駸。
子有不肖弟,有冠未尝簪。
愿身化为线,使子为之鍼。
子欲烹鲤鱼,为子溉釜鬵。
子欲枕山石,为子求布衾。
异乡虽云乐,不如反故岑。
瘦田可凿耕,桑柘可织紝。
东有轩辕泉,隐隐如牛涔。
西有管辂宅,尚存青石碪。
彭女留膝踝,礼拜意已钦。
慈母抱众子,乱石寒萧森。
朝往莫可还,此岂不足临。
慎勿语他人,此意子独谌。


送韩玉汝太傅知洋州三首


梅尧臣

函关见残雪,褎谷闻春禽。
禽响通朱轮,马嘶入青林。
花明乱石路,云抱寒泉岑。
天外汉江来,城下渔网沉。
庖供缩项鳊,坐使宫娥斟。
农桑不须教,古俗自通今。


净明寺


边朗中

疏篁葱蒨云添润,乱石玲珑藓借斑。
小有洞从仇穴入,妙峰顶对德云间。


洛水


张耒

洛水秋深碧如黛,乱石纵横泻鸣濑。
清明见底不留尘,日射澄沙动玑贝。
南山秋风已萧瑟,倒影上下迷空翠。
何当载酒纵扁舟,一尺鲤鱼寒可鲙。


饭溪石


葛绍体

一石类古钟,范模昔谁制。
开闢几岁月,萝蔓疑篆隶。
老木上婆娑,清泉下溶{左氵右裔}。
左右乱石列,拱若朝玉帝。
惜在道路傍,倦客谩凝睇。
倘立泰山巅,爰遇封禅代。
万乘躬巡幸,想像羲皇际。
铭德刻隽功,表里千万世。
愿言勿轻凿,天意或有待。


风雨过南溪


程公许

小艇溯洄稳,短蓬兴寝劳。
断崖榨倒影,乱石水翻涛。
过雨山如沐,终风晚更饕。
愁须诗自遣,吟罢转萧骚。



王随

苔光浮乱石,花影倒寒潭。


下滩


刘子翚

乱石槎牙泻怒涛,满船性命等鸿毛。
莫夸好手翻成误,寄语舟人稳着篙。


三堂


宋肇

林峦十里上巉岩,飞槛初凭缥缈间。
夔子风烟依白帝,夜郎耕稼接鸟蛮。
砌横乱石遥临涧,门对高峰近带山。
咫尺惊湍呈莫测,每来登此念乡关。


念奴娇 赤壁怀古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樯橹一作:强掳
人生一作:人间;
尊通:樽

[简析]

苏轼的词,不论内容和形式,都不那么拘于一格。有时放笔直书,便成为“曲子中缚不住”的“句读不葺之诗”;有些从内容看也颇为平凡。正如泥沙俱下的长江大河,不是一道清澈流水。但正因如此,才能显出江河的宏大气势。人们可以如此这般地挑剔它,却总是无法否定它。
苏轼这首《念奴娇》,无疑是宋词中有数之作。立足点如此之高,写历史人物又如此精妙,不但词坛罕见,在诗国也是不可多得的。

他一下笔就高视阔步,气势沈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细想万千年来,历史上出现过多少英雄人物,他们何尝不煌赫一时,俨然是时代的骄子。谁不赞叹他们的豪杰风流,谁不仰望他们的姿容风采!然而,“长江后浪推前浪”,随着时光的不断流逝,随着新陈代谢的客观规律,如今回头一看,那些“风流人物”当年的业绩,好象给长江浪花不断淘洗,逐步淡漠,逐步褪色,终于,变成历史的陈迹了。

“浪淘尽”──真是既有形象,更能传神。但更重要的是作者一开头就抓住历史发展的规律,高度凝炼地写出历史人物在历史长河中所处的地位,真是“高屋建瓴”,先声夺人。令人不能不惊叹。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上面已泛指“风流人物”,这里就进一步提出“三国周郎”作为一篇的主脑,文章就由此生发开去。

“乱石崩云,惊涛裂岸,卷起千堆雪”──这是现场写景,必不可少。一句说,乱石象崩坠的云;一句说,惊涛象要把堤岸撕裂;由于乱石和惊涛搏斗,无数浪花卷成了无数的雪堆,忽起忽落,此隐彼现,蔚为壮观。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如画”是从眼前景色得出的结论。江山如此秀美,人物又是一时俊杰之士。这长江,这赤壁,岂能不引起人们怀古的幽情?于是,由此便逗引出下面一大段感情的抒发了。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作者在这里单独提出周瑜来,作为此地的代表人物,不仅因为周瑜在赤壁之战中是关键性人物,更含有艺术剪裁的需要在内。

请看,在“公瑾当年”后面忽然接上“小乔初嫁了”,然后再补上“雄姿英发”,真象在两座悬崖之间,横架一道独木小桥,是险绝的事,又是使人叹绝的事。说它险绝,因为这里原插不上小乔这个人物,如今硬插进去,似乎不大相称。所以确是十分冒险的一笔。说它又使人叹绝,因为插上了这个人物,真能把周瑜的风流俊雅极有精神地描画出来。从艺术角度来说,真乃传神之笔。那风神摇之处,决不是用别的句子能够饱满地表现的。

“羽扇纶巾”──这四个字,充分显示周瑜的风度闲雅,是“小乔初嫁了”的进一步勾勒和补充。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从这里就转入对个人身世的感慨。“故国神游”,是说三国赤壁之战和那些历史人物,引起了自己许多感想──好象自己的灵魂向远古游历了一番。“多情”,是嘲笑自己的自作多情。由于自作多情,难免要早生华发(花白的头发),所以只好自我嘲笑一番了。在这里,作者对自己无从建立功业,年纪又大了──对比起周瑜破曹时只有三十四岁,仍然只在赤壁矶头怀古高歌,不能不很有感慨了。

“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于是只好旷达一番。反正,过去“如梦”,现在也是“如梦”,还是拿起酒杯,向江上明月浇奠,表示对它的敬意,也就算了。这里用“如梦”,正好回应开头的“浪淘尽”。因为风流人物不过是“浪淘尽”,人间也不过“如梦”。又何必不旷达,又何必过分执着呢!这是苏轼思想上长期潜伏着的、同现实世界表现离心倾向的一道暗流。阶级的局限如此,在他的一生中,常常无法避免而不时搏动着。

综观整首词,说它很是昂扬积极,并不见得;可是它却告诉我们,词这
返回诗词目录
个东西,绝不是只能在酒边花间做一名奴隶的。这就是一个重大的突破,也是划时代的进展。

词坛的新天地就是通过这些创作实践,逐步发展并且扩大其领域的。苏轼这首《念奴娇》,正是一个卓越的开头。至今为止,仍然象丰碑似地屹立在中国文学发展史的大道上。

--引自《诗词赏析》http://www.chinavista.com/culture/letters/poetry/chpoem1.html

这首被誉为“千古绝唱”的名作,是宋词中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作品,也是豪放词最杰出的代表。
它写于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七月,是苏轼贬居黄州时游黄风城外的赤壁矶时所作。此词对于一度盛行缠绵悱恻之风的北宋词坛,具有振聋发聩的作用。
开篇即景抒情,时越古今,地跨万里,把倾注不尽的大江与名高累世的历史人物联系起来,布置了一个极为广阔而悠久的空间、时间背景。它既使人看到大江的汹涌奔腾,又使人想见风流人物的卓荦气概,并将读者带入历史的沉思之中,唤起人们对人生的思索,气势恢宏,笔大如橼。接着“故垒”两句,点出这里是传说中的古赤壁战场,借怀古以抒感。“人道是”,下笔极有分寸。“周郎赤壁”,既是拍合词题,又是为下阕缅怀公瑾预伏一笔。以下“乱石”三句,集中描写赤壁雄奇壮阔的景物:陡峭的山崖散乱地高插云霄,汹涌的骇浪猛烈搏击着江岸,滔滔的江流卷起千万堆澎湃的雪浪。这种从不同角度而又诉诸于不同感觉的浓墨健笔的生动描写,一扫平庸萎靡的气氛,把读者顿时带进一个奔马轰雷、惊心动魄的奇险境界,使人心胸为之开阔,精神为之振奋!煞拍二句,总束上文,带起下片。“江山如画”,这明白精切、脱口而出的赞美,是作者和读者从以上艺术地提供的大自然的雄伟画卷中自然得出的结论。以上写周郎活动的场所赤壁四周的景色,形声兼备,富于动感,以惊心动魄的奇伟景观,隐喻周瑜的非凡气概,并为众多英雄人物的出场渲染气氛,为下文的写人、抒情作好铺垫。
上片重在写景,下片则由“遥想”领起五句,集中笔力塑造青年将领周瑜的形象。作者在历史事实的基础上,挑选足以表现人物个性的素材,经过艺术集中、提炼和加工,从几个方面把人物刻画得栩栩如生。据史载,建安三年,东吴孙策亲自迎请二十四岁的周瑜,授予他“建威中郎将”的职衔,并同他一齐攻取皖城。周瑜娶小乔,正在皖城战役胜利之时,其后十年他才指挥了有名的赤壁之战。此处把十年间的事集中到一起,在写赤壁之战前,忽插入“小乔初嫁了”这一生活细节,以美人烘托英雄,更见出周瑜的丰姿潇洒、韶华似锦、年轻有为,足以令人艳羡;同时也使人联想到:赢得这次抗曹战争的胜利,乃是使东吴据有江东、发展胜利形势的保证,否则难免出现如杜牧《赤壁》诗中所写的“铜雀春深锁二乔”的严重后果。这可使人意识到这次战争的重要意义。“雄姿英发,羽扇纶巾”,是从肖像仪态上描写周瑜束装儒雅,风度翩翩。纶巾,青丝带头巾,“葛巾毛扇”,是三国以来儒将常有的打份,着力刻画其仪容装束,正反映出作为指挥官的周瑜临战潇洒从容,说明他对这次战争早已成竹在胸、稳操胜券。“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抓住了火攻水战的特点,精切地概括了整个战争的胜利场景。词中只用“灰飞烟灭”四字,就将曹军的惨败情景形容殆尽。以下三句,由凭吊周郎而联想到作者自身,表达了词人壮志未酬的郁愤和感慨。“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为倒装句,实为“应笑我多情,早生华发”。此句感慨身世,言生命短促,人生无常,深沉、痛切地发出了年华虚掷的悲叹。“人间如梦”,抑郁沉挫地表达了词人对坎坷身世的无限感慨。“一尊还酹江月”,借酒抒情,思接古今,感情沉郁,是全词余音袅袅的尾声。“酹”,即以酒洒地之意。
这首词感慨古今,雄浑苍凉,大气磅礴,昂扬郁勃,把人们带入江山如画、奇伟雄壮的景色和深邃无比的历史沉思中,唤起读者对人生的无限感慨和思索,融景物、人事感叹、哲理于一体,给人以撼魂荡魄的艺术力量。

宿延庆院


钱昆

水绕门墙竹绕堂,满窗春绿更山光。
坐来苔藓侵衣润,吟处松花落砚香。
汀鹭双双翻乱石,溪风袅袅弄修篁。
游人暂得幽闲趣,时带茶烟下上方。


将赴洋州书东谷旧隐


文同

晚客无一来,独步入东谷。
园林已成就,此景颇不俗。
落落岩畔松,修修涧边竹。
爽气逼襟袖,清如新出浴。
寒泉激乱石,磊磊漱琼玉。
荒溪清余润,满地苔藓绿。
珍禽静相倚,毛羽华且缛。
高下相和鸣,不去若驯伏。
幽花杂红紫,点滴乱盈目。
坐久微风来,时闻散余馥。
往年读书处,宛尔旧茅屋。
虽然小破坏,修整可数木。
开门拂轩窗,无限起蝙蝠。
纵横列虫网,不免自扫扑。
壁间细书字,多是亲写录。
当时苦谋身,如此用意毒。
于今三十年,才抵羊脾熟。
一从入仕路,行步每踖踧。
所畏惟简书,其甘者藜菽。
中间何大幸,致身在天禄。
无状陪俊游,俯首常自恧。
连章乞外补,得郡悉乡曲。
虽名二千石,敢自辞碌碌。
朝廷设新法,布作天下福。
或虑多垢玩,训戒稍严肃。
刺史当是时,能不为驱督。
行之以中道,勉副议者欲。
刻薄素所憎,忍复用刑狱。
进身岂不愿,实惧有阴戮。
昨从汉中归,于此度炎燠。
亲朋日相会,分义愈敦笃。
便欲从之游,投簪解朝服。
退自数年计,伏腊殊未足。
还当武康去,就养若鸡鹜。
贫虽士之常,于我何迫蹙。
简飘若自具,尚可继前躅。
奈何食口众,不比回也独。
东方千余骑,导从催我速。
行复登长途,貌展心甚缩。
渊明岂俗士,幸此有松菊。


题北岩院


王观国

云岩乱石漱寒泉,通夕泉声到枕边。
宛似昔年严濑口,五更风雨宿溪船。


怀茅山寄句容江大夫


刘宰

昔朅三茅君,蹇步穷跻攀。
是时秋已高,爽气薄千山。
三峰敛神秀,突兀超尘寰。
世变逮狂秦,风俗如髦蛮。
舌在不敢语,冥默疑心讪。
咸阳贵公卿,高门拥旗旛。
牵犬上蔡门,回首涕空潸。
积骸草木腥,流血川原殷。
所以三君子,决去彼榛菅。
不以寸草荣,易我白日閒。
徘徊兹山巅,放荡紫翠间。
数穷会有归,山空水潺潺。
高风起遐想,往躅芬芝兰。
想此弄明月,想此发清弹。
兹坛梯玉京,兹台凝金丹。
群仙或朋来,洞户敞幽关。
缥缈钧天奏,依约云旗翻。
古润会流泉,点笔依石阑。
遗墨堕中流,梁此乱石黫。
世情喜虚诞,诳记谁能删。
峭壁起道边,雨湿苔藓斑。
剥藓访旧题,岁月犹班班。
当时往来人,逸翮超笼樊。
应期后千载,绿鬓炯朱颜。
御风游汗漫,骑鲸出颓澜。
或乘白鹤归,翩跹从妖娴。
寥寥竟谁成,遗迹空浩欢。
愚生百世下,逐妄笑冥顽。
幽寻昔未极,云卧衣裳单。
杖屦陟层巘,此怀今未阑。
矧闻廊庙议,出师锐除残。
将军贾馀勇,弭节期白檀。
已觉赋敛频,更恐戌役烦。
圣主哀元元,络绎宽诏颁。
官守孤王明,根节滋吏奸。
拟追三君游,物表寄衰孱。
彼美江夫子,拊字周惸瘝。
宁甘催科拙,不使杼柚殚。
坐令句曲天,忘此世道艰。
傥许占一丘,结庐树墙藩。
渴饮玉井泉,饥挹朝霞餐。
永无垂老别,宁尤行路难。
寄书新过春,一诺未应悭。


铁獭


梅尧臣

朝乘铁獭上青山,最滑春苔乱石间。
出入白云胜蜡屐,玉骢虽贵未应闲。


夜坐有感寄子云


韩元吉

风景新亭旧往还,谁能举目较河山。
宦情老去秋多感,官事忙时夜始閒。
窗外杭梧风瑟缩,竹间乱石雨淙潺。
青灯已作江湖梦,同约归期早晚间。


丁巳春劝农


朱诜

劝农小队出东禅,春事平分花柳天。
乱石藏云苍玉洞,小溪流水紫{下艹下缥}田。
农忙处处扶犁雨,社近家家煮酒烟。
野兴未厌归兴促,公馀犹拟一横鞭。


金山


张栻

万顷洪涛里,巍然阅古今。
云烟三岛接,花木四时深。
乱石维舟住,西风倚槛吟。
朝宗知不断,凄切此时心。


送仲秉赴廷试五首


李吕

乱石搜琮璧,修梧待凤凰。
地灵真间阔,世眼但寻常。
我友更谁子,平生唯此郎。
连城不当价,容易莫商量。


相关栏目:
  • 唐诗大全
  • 宋词精选
  • 元曲大全
  • 古诗词鉴赏
  • 古诗词考题
  • 先秦诗歌
  • 汉朝诗歌
  • 近当代诗歌
  • 汉赋精选
  • 古诗集锦
  • 古诗词大全 | 唐诗大全 | 宋词精选 | 元曲大全 | 国文文化 | 李白的诗 | 杜甫的诗

    Copyright © 2012-2022 厚学诗词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