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厚学诗词网,祝您阅读愉快!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古诗词 > 古诗集锦

含曾开头的诗句

作者:admin来源:厚学诗词网发表于:2020-04-22 15:24:13阅读:138

过流通院(二首)


高启

僧懒开门见客迟,空林流水日斜时。
欲留诗句知曾过,我后来看竟是谁。


题雪霁望弁山图


钱选

乱山积雪郁崔嵬,对景惭无倡和才。
晴日旧曾梅下饮,好怀今为竹林开。
仙人千劫能居此,俗客三生始一来。
未许扁舟落吾手,明朝相约共传杯。


萧斋坐雨感怀书事(二首)


黄云

三月琴川四月还,虞山佳处尽跻攀。
曾于拂水岩头望,一塔烟中认玉山。


题延平阁


蔡襄

双溪会一流,新搆横鲜赭。
浮居紫霄端,卧影澄川下。
峡深风力豪,石峭湍声泻。
古剑成蛰龙,商帆来阵马。
晴光转群山,翠色著万瓦。
汀洲生芳香,草树自閒冶。
主郡王士安,高文勇枚贾。
顾我久疏悴,霜髭渐盈把。
临津张广筵,穷昼传清斝。
舞鼍惊浪翻,歌扇娇云惹。
欢余适晚霁,望外迷空野。
曾是倦游人,意虚亦潇洒。


清平乐 题上卢桥


辛弃疾

清溪奔快。不管青山碍。千里盘盘平世界。更著溪山襟带。
古今陵谷茫茫。市朝往往耕桑。此地居然形胜,似曾小小兴亡。

【注释】
  ①此闲居带湖之作。上卢桥:在上饶境内。  上片咏景抒情,下片兴叹说理;景、情、理三者有机统一。山抱水绕,居然有十里坦途;层嶂叠岭,清泉飞流却穿越无阻;奇壮秀美,动静交错,勃然生气。下片即景遐想,由惊叹眼前的山川,而转向对自然和人世变幻的思索:古往今来,高陵深谷,市朝耕桑,无不发展变迁,相互转化。由自然兴废而历代王朝兴废,自在不言中。
  ②碍:拦阻。按:稼轩《菩萨蛮》写郁孤台下清江水,亦有“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之句。
  ③盘盘:曲折回旋貌。更着:更有。溪山襟带:以山为襟,以溪为带,形容山水萦绕若衣服之襟带。
  ④“古今”两句:沧海桑田,世事变化莫测。陵谷:指山陵变为深谷,深谷化作山陵。《诗经·小雅·十月之交》:“高岸为谷,深谷为陵。”市朝耕桑:繁华的都市化为耕作的田野。
  ⑤“此地”两句:作为今天的形胜之地,想来也曾经历过小小的兴衰变化。形胜:兼指形势险要和景色优美。
-----------转自“羲皇上人的博客”-----------

苏子容母陈夫人挽词


苏轼

苏陈甥舅真冰玉,正始风流起颓俗。
夫人高节称其家,凛凛寒松映修竹。
鸡鸣为善日日新,八十三年如一晨。
岂惟家室宜寿母,实与朝廷生异人。
忘躯殉国乃吾子,三仕何曾知愠喜。
不烦拥笏强垂鱼,我视去来皆梦尔。
诵诗相挽真区区,墓碑千字多遗余。
他年太史取家传,知有班昭续汉书。


挽沈氏母夫子


陈深

允矣夫人德,傅家庆有馀。
生存黄鹄操,死葬白龙居。
落日沉沧海,浮云散太虚。
曾为陶侃客,酹酒重唏嘘。


宿延平津


蔡襄

鸣籁萧森万木声,浓岚环合乱峰青。
楼台矗处双溪会,雷电交时一剑灵。
晓市人烟披霁旭,夜潭渔火斗寒星。
画屏曾指孤舟看,今日孤舟在画屏。


吴王城


吴居厚

吴王宫殿作飞尘,野鸟幽花各自春。
料得寒溪暄笑日,也曾惊动武昌人。


颂一百则


释重顯

镇州出大萝蔔,天下衲僧取则。
只知自古自今,争辨鹄白乌黑。
贼贼,衲僧鼻孔曾拈得。


送奭上人化缘


徐照

专志事皆成,期师此一行。
阁盛灵佛像,碑载施人名。
江阔风催渡,村深雪废程。
暂劳曾共说,终可遂闲情。


寄自牧上人


齐己

五老回无计,三峰去不成。何言谢云鸟,此地识公卿。
梦愧将僧说,心嫌触类生。南朝古山寺,曾忆共寻行。


石湖留题三绝


陆文圭

当年彬父遗词臣,列戟傍观色怒嗔。
过水曾无归壁日,稽山已有措金人。


无题二首


李商隐

凤尾香罗薄几重,碧文圆顶夜深缝。
扇裁月魄羞难掩,车走雷声语未通。
曾是寂寥金烬暗,断无消息石榴红。
斑骓只系垂杨岸,何处西南待好风。

重帏深下莫愁堂,卧后清宵细细长。
神女生涯元是梦,小姑居处本无郎。
风波不信菱枝弱,月露谁教桂叶香。
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

【注释】:
莫愁:泛指少女。典出梁萧衍《河中之水歌》:“河中之水向东流,洛阳女儿名莫愁。”

【简析】:
第一首似写一位女性在怀思所爱。写深夜难眠还在缝制罗帐,回忆起当时偶遇的情景。及写渴望和惆怅的心情,期待着有机缘能再相遇。也可以从男性的角度作拟女方的解释。第二首,写少女醒后细品梦中的情景,必然若失,徒自伤感,并表示为了爱情甘愿受折磨,决心追求幸福。

-----------------------------------
  李商隐的七律无题,艺术上最成熟,最能代表其无题诗的独特艺术风貌。这两首七律无题,内容都是抒写青年女子爱情失意的幽怨,相思无望的苦闷,又都采取女主人公深夜追思往事的方式,因此,女主人公的心理独白就构成了诗的主体。她的身世遭遇和爱情生活中某些具体情事就是通过追思回忆或隐或显地表现出来的。

  第一首起联写女主人公深夜缝制罗帐。凤尾香罗,是一种织有凤纹的薄罗;碧文圆顶,指有青碧花纹的圆顶罗帐。李商隐写诗特别讲求暗示,即使是律诗的起联,也往往不愿意写得过于明显直遂,留下一些内容让读者去玩索体味。象这一联,就只写主人公在深夜做什么,而不点破这件事意味着什么,甚至连主人公的性别与身份都不作明确交代。我们通过“凤尾香罗”、“碧文圆顶”的字面和“夜深缝”的行动,可以推知主人公大概是一位幽居独处的闺中女子。罗帐,在古代诗歌中常常被用作男女好合的象征。在寂寥的长夜中默默地缝制罗帐的女主人公,大概正沉浸在对往事的追忆和对会合的深情期待中吧。

  接下来是女主人公的一段回忆,内容是她和意中人一次偶然的相遇──“扇裁月魄羞难掩,车走雷声语未通。”对方驱车匆匆走过,自己因为羞涩,用团扇遮面,虽相见而未及通一语。从上下文描写的情况看,这次相遇不象是初次邂逅,而是“断无消息”之前的最后一次照面。否则,不可能有深夜缝制罗帐,期待会合的举动。正因为是最后一次未通言语的相遇,在长期得不到对方音讯的今天回忆往事,就越发感到失去那次机缘的可惜,而那次相遇的情景也就越加清晰而深刻地留在记忆中。所以这一联不只是描绘了女主人公爱情生活中一个难忘的片断,而且曲折地表达了她在追思往事时那种惋惜、怅惘而又深情地加以回味的复杂心理。起联与颔联之间,在情节上有很大的跳跃,最后一次照面之前的许多情事(比如她和对方如何结识、相爱等)统统省略了。

  颈联写别后的相思寂寥。和上联通过一个富于戏剧性的片断表现瞬间的情绪不同,这一联却是通过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概括地抒写一个较长时期中的生活和感情,具有更浓郁的抒情气氛和象征暗示色彩。两句是说,自从那次匆匆相遇之后,对方便绝无音讯。已经有多少次独自伴着逐渐黯淡下去的残灯度过寂寥的不眠之夜,眼下又是石榴花红的季节了。“蜡炬成灰泪始干”,“一寸相思一寸灰”,那黯淡的残灯,不只是渲染了长夜寂寥的气氛,而且它本身就仿佛是女主人公相思无望情绪的外化与象征。石榴花红的季节,春天已经消逝了。在寂寞的期待中,石榴花红给她带来的也许是流光易逝、青春虚度的怅惘与伤感吧?“金烬暗”、“石榴红”,仿佛是不经意地点染景物,却寓含了丰富的感情内涵。把象征暗示的表现手法运用得这样自然精妙,不露痕迹,这确实是艺术上炉火纯青境界的标志。

  末联仍旧到深情的期待上来。“斑骓”句暗用乐府《神弦歌·明下童曲》“陆郎乘斑骓……望门不欲归”句意,大概是暗示她日久思念的意中人其实和她相隔并不遥远,也许此刻正系马垂杨岸边呢,只是咫尺天涯,无缘会合罢了。末句化用曹植《七哀》“愿为西南风,长逝入君怀”诗意,希望能有一阵好风,将自己吹送到对方身边。李商隐的优秀的爱情诗,多数是写相思的痛苦与会合的难期的,但即使是无望的爱情,也总是贯串着一种执着不移的追求,一种“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式的真挚而深厚的感情。希望在寂寞中燃烧,我们在这首诗中所感受到的也正是这样一种感情。这是他的优秀爱情诗和那些缺乏深挚感情的艳体诗之间的一个重要区别,也是这些诗尽管在不同程度上带有时代、阶级的烙印,却至今仍然能打动人们的一个重要原因。

  比起第一首,第二首更侧重于抒写女主人公的身世遭遇之感,写法也更加概括。一开头就撇开具体情事,从女主人公所处的环境氛围写起。层帷深垂,幽邃的居室笼罩着一片深夜的静寂。独处幽室的女主人公自思身世,辗转不眠,倍感静夜的漫长。这里尽管没有一笔正面抒写女主人公的心理状态,但透过这静寂孤清的环境气氛,我们几乎可以触摸到女主人公的内心世界,感觉到那帷幕深垂的居室中弥漫着一层无名的幽怨。

  颔联进而写女主人公对自己爱情遇合的回顾。上句用巫山神女梦遇楚王事,下句用乐府《神弦歌·清溪小姑曲》:“小姑所居,独处无郎。”意思是说,追思往事,在爱情上尽管也象巫山神女那样,有过自己的幻想与追求,但到头来不过是做了一场幻梦而已;直到现在,还正象清溪小姑那样,独处无郎,终身无托。这一联虽然用了两个典故,却几乎让人感觉不到有用典的痕迹,真正达到了驱使故典如同己出的程度。特别是它虽然写得非常概括,却并不抽象,因为这两个典故各自所包含的神话传说本身就能引起读者的丰富想象与联想。两句中的“原”字、“本”字,颇见用意。前者暗示她在爱情上不仅有过追求,而且也曾有过短暂的遇合,但终究成了一场幻梦,所以说“原是梦”;后者则似乎暗示:尽管迄今仍然独居无郎,无所依托,但人们则对她颇有议论,所以说“本无郎”,其中似含有某种自我辩解的意味。不过,上面所说的这两层意思,都写得隐约不露,不细心揣摩体味是不容易发现的。

  颈联从不幸的爱情经历转到不幸的身世遭遇。这一联用了两个比喻:说自己就象柔弱的菱枝,却偏遭风波的摧折;又象具有芬芳美质的桂叶,却无月露滋润使之飘香。这一联含意比较隐晦,似乎是暗示女主人公在生活中一方面受到恶势力的摧残,另一方面又得不到应有的同情与帮助。“不信”,是明知菱枝为弱质而偏加摧折,见“风波”之横暴;“谁教”,是本可滋润桂叶而竟不如此,见“月露”之无情。措辞婉转,而意极沉痛。

  爱情遇合既同梦幻,身世遭逢又如此不幸,但女主人公并没有放弃爱情上的追求──“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即便相思全然无益,也不妨抱痴情而惆怅终身。在近乎幻灭的情况下仍然坚持不渝的追求,“相思”的铭心刻骨更是可想而知了。

  中唐以来,以爱情、艳情为题材的诗歌逐渐增多。这类作品在共同特点是叙事的成份比较多,情节性比较强,人物、场景的描绘相当细致。李商隐的爱情诗却以抒情为主体,着力抒写主人公的主观感觉、心理活动,表现她(他)们丰富复杂的内心世界。而为了加强抒情的形象性、生动性,又往往要在诗中织入某些情节的片断,在抒情中融入一定的叙事成分。这就使诗的内容密度大大增加,形成短小的体制与丰富的内容之间的矛盾。为了克服这一矛盾,他不得不大大加强诗句之间的跳跃性,并且借助比喻、象征、联想等多种手法来加强诗的暗示性。这是他的爱情诗意脉不很明显、比较难读的一个重要原因。但也正因为这样,他的爱情诗往往具有蕴藉含蓄、意境深远、写情细腻的特点和优点,经得起反复咀嚼与玩索。

  无题诗究竟有没有寄托,是一个复杂的问题。离开诗歌艺术形象的整体,抓住其中的片言只语,附会现实生活的某些具体人事,进行索隐猜谜式的解释,是完全违反艺术创作规律的。象冯浩那样,将“凤尾”首中的“垂杨岸”解为“寓柳姓”(指诗人的幕主柳仲郢),将“西南”解为“蜀地”,从而把这两首诗说成是诗人“将赴东川,往别令狐,留宿,而有悲歌之作”,就是穿凿附会的典型。但这并不妨碍我们从诗歌形象的整体出发,联系诗人的身世遭遇和其他作品,区别不同情况,对其中的某些无题诗作这方面的探讨。就这两首无题诗看,“重帏”首着重写女主人公如梦似幻,无所依托,横遭摧折的凄苦身世,笔意空灵概括,意在言外,其中就可能寓含或渗透作者自己的身世之感。熟悉作者身世的读者不难从“神女”一联中体味出诗人在回顾往事时深慨辗转相依、终归空无的无限怅惘。“风波”一联,如单纯写女子遭际,显得不着边际;而从比兴寄托角度理解,反而易于意会。作者地位寒微,“内无强近,外乏因依”(《祭徐氏姊文》),仕途上不仅未遇有力援助,反遭朋党势力摧抑,故借菱枝遭风波摧折,桂叶无月露滋润致慨。他在一首托宫怨以寄慨的《深宫》诗中说:“狂飚不惜萝阴薄,清露偏知桂叶浓”,取譬与“风波”二句相似(不过“清露”句与“月露”句托意正相反而已),也可证“风波”二句确有寄托。何焯说这首无题“直露(自伤不遇)本意”,是比较符合实际的。和“重帏”首相比,“凤尾”首的寄托痕迹就很不明显,因为诗中对女主人公爱情生活中的某些具体情事描绘得相当细致(如“扇裁月魄”一联),写实的特点比较突出。但不论这两首无题诗有无寄托,它们都首先是成功的爱情诗。即使我们完全把它们作为爱情诗来读,也并不减低其艺术价值。

  (刘学锴)

赠天隐李君瑞一首


刘克庄

唱名纳禄尤崖异,誓墓休官更崛奇。
先辈翔而皆集矣,广文得此欲逃之。
圣门岂不高曾皙,列传何为首伯夷。
虎帅听君谁敢犯,莫欺此老白须眉。


江安道中


范成大

穠绿连村荔子丹,瘴云将雨暗前湾。
张旗且喜三滩驶,叱驭曾惊九折艰。
泸水舟间迷古渡,马湖碑缺伴荒山。
威名功业吾何有,无事飘飘犯百蛮。


宫词一百首


岳珂

翠麓连绵气属天,岧嶢艮岳绕芝田。
瑞禽可是曾迎驾,万岁山头识静鞭。


怀武夷红石子二首


贯休

常思红石子,独自住山椒。窗外猩猩语,炉中姹姹娇。
乳香诸洞滴,地秀众峰朝。曾见奇人说,烟霞恨太遥。
弋者终何慕,高吟坐绿鳌。烧侵姜芋窖,僧与水云袍。
竹鞘畬刀缺,松枝猎箭牢。何时一相见,清话擘蟠桃。


题汪水云诗卷十首


胡斗南

当年出塞几红娃,曾共氈房看雪花。
今日湖亭霜月夜,梦中犹听撚琵琶。


送冯传之


叶适

我乞来荆州,足未曾出门。
明明楚汉迹,莽莽风尘昏。
兹复罢著书,梵译专讨论。
颓然对白法,诸有不得存。
传之京口别,岁暮始穷源。
帆张飞动势,缆系栖泊痕。
相顾举杯酒,醉极沮漳翻。
儒生慕杰气,赤手诛鲸鲲。
将军建实垒,寸甓宜自攒。
于时雪五尺,遣卒问江干。
答言屈大夫,横肆群鱼吞。
岂如卫甯蘧,舒卷常温温。
闻此重嗟叹,恐堕祸福观。
荣禳用国宝,谁能免沉燔。
要令德性脩,仍挽江海浑。
我今材力尽,拙计东南坤。
尚余春秋志,欲执左袵奔。
念子独奈何,葺屋补墙藩。
梅花一两坼,春意到草根。
倘见南枝荣,折寄随惊湍。


  • 上一篇: 含曼卿的诗句
  • 下一篇:含更诗句
  • 相关栏目:
  • 唐诗大全
  • 宋词精选
  • 元曲大全
  • 古诗词鉴赏
  • 古诗词考题
  • 先秦诗歌
  • 汉朝诗歌
  • 近当代诗歌
  • 汉赋精选
  • 古诗集锦
  • 古诗词大全 | 唐诗大全 | 宋词精选 | 元曲大全 | 国文文化 | 李白的诗 | 杜甫的诗

    Copyright © 2012-2022 厚学诗词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