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酒醒的古诗句
作者:admin来源:厚学诗词网发表于:2020-04-12 16:14:43阅读:173
惆怅诗十二首
唐王涣
八蚕薄絮鸳鸯绮,半夜佳期并枕眠。
钟动红娘唤归去,对人匀泪拾金钿。
李夫人病已经秋,汉武看来不举头。
得所浓华销歇尽,楚魂湘血一生休。
谢家池馆花笼月,萧寺房廊竹飐风。
夜半酒醒凭槛立,所思多在别离中。
隋师战舰欲亡陈,国破应难保此身。
诀别徐郎泪如雨,镜鸾分后属何人。
七夕琼筵随事陈,兼花连蒂共伤神。
蜀王殿里三更月,不见骊山私语人。
夜寒春病不胜怀,玉瘦花啼万事乖。
薄幸檀郎断芳信,惊嗟犹梦合欢鞋。
呜咽离声管吹秋,妾身今日为君休。
齐奴不说平生事,忍看花枝谢玉楼。
青丝一绺堕云鬟,金剪刀鸣不忍看。
持谢君王寄幽怨,可能从此住人间。
陈宫兴废事难期,三阁空余绿草基。
狎客沦亡丽华死,他年江令独来时。
晨肇重来路已迷,碧桃花谢武陵溪。
仙山目断无寻处,流水潺湲日渐西。
少卿降北子卿还,朔野离觞惨别颜。
却到茂陵唯一恸,节毛零落鬓毛斑。
梦里分明入汉宫,觉来灯背锦屏空。
紫台月落关山晓,肠断君恩信画工。
洞仙歌·半栏花雨
宋胡翼龙
半栏花雨。是夜来凭处。梦过溪桥逢柳住。乱莺声残酒醒,正是关情,山枕上、吟就回纹锦句。
归鸿应别浦。绿涨弥茫,早近湖阴唤船路。览芳菲,歌窈窕,独立落根,剩一掬、间情凄楚。欲待折、微馨寄相思,又生怕相思,带将春去。
踏莎行·小径红稀
宋晏殊
小径红稀,芳郊绿遍,
高台树色阴阴见。
春风不解禁杨花,
蒙蒙乱扑行人面。
翠叶藏莺,朱帘隔燕,
炉香静逐游丝转。
一场愁梦酒醒时,
斜阳却照深深院。
【注释】
①红稀:花儿稀少。红,指花。
②阴阴见:暗暗显露。
③翠叶藏莺,珠帘隔燕:意谓莺燕都深藏不见。这里的莺燕暗喻“伊人”。
【评解】
暮春傍晚,酒醒梦回,只见斜阳深院而不见伊人。怅惘之情,通过景物描写隐约地
表露出来。全词除“一场愁梦酒醒时”句外,都是写景。委婉细致,景中寓情,达到不
露痕迹的程度。这首词温柔细腻,缠绵含蓄,很少用直写的方法。
这种“闲雅有情思”的词风,表现男女相思往往若隐若现,曲折往复,清隽婉约,
不一语道破。既不追求镂金错采的雕饰,也少秾艳的脂粉气。
【集评】
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此词或有白氏讽谏之意。杨花乱扑,喻谗人之高张;
燕隔莺藏,喻堂帘之远隔,宜结句之日暮兴嗟也。
唐圭璋《唐宋词简释》:此首通体写景,但于景中见情。上片写出游时郊外之景,
下片写归来后院落之景。心绪不宁,故出入都无兴致。
起句写郊景红稀绿遍,已是春事阑珊光景。“春风”句,似怨似嘲,将物做人看,
最空灵有味。“翠叶”三句,写院落之寂寞。“炉香”句,写物态细极静极。“一场”
两句,写到酒醒以后景象,浑如梦寐,妙不着实字,而闲愁可思。
----------------------
此词描绘暮春景色,上片写郊外景,下片写院内景,最后以“斜阳却照深深院”作结,流露出淡淡的哀愁。
起首三句描绘一幅具有典型特征的芳郊春暮图:小路两旁,花儿已经稀疏,只间或看到星星点点的几瓣残红 ;放眼一望只见绿色已经漫山遍野 ;高台附近,树木繁茂成荫,一片幽深。“红稀”、“绿遍”、“ 树色阴阴 ”,标志着春天已经消逝,暮春气息很浓 。三句所写虽系眼前静景,但“ 稀”、“遍”、“见”这几个词却显示了事物发展的进程和动态。从“小径”、“芳郊”、“高台”的顺序看,也有移步换形之感。
“春风不解禁杨花,濛濛乱扑行人面。”所写的杨花扑面,也是暮春典型景色。但词人描绘这一景象时,却注入了自己的主观感情,写成春风不懂得约束杨花,以致让它漫天飞舞,乱扑行人之面。这一方面暗示已经无计留春,只好听任杨花飘舞送春归去;另一方面又突出了杨花的无拘无束和活跃的生命力。这里虽写暮春景色 ,却无衰颓情调 ,富有生趣。“濛濛”、“乱扑”,极富动态感。“行人”二字,点醒以上所写,都是词人郊行所见。
过片“翠叶藏莺,珠帘隔燕”两句,分写室外与室内,一承上,一启下,转接自然。上句说翠绿的树叶已经长得很茂密,藏得住黄莺的身影,与上片“树色阴阴”相应;下句说燕子为朱帘所隔,不得进入室内,引出下面对室内景象的描写。着“藏”、“隔”二字,生动地写出了初夏嘉树繁阴之景与永昼闲静之状。
“炉香静逐游丝转”写在如此闲静的室内,香炉里的香烟,袅袅上升,和飘荡的游丝纠结、缭绕,逐渐融合在一起,分不清孰为香烟,孰为游丝了。“逐”、“转”二字,表面上是写动态,实际上却反托出整个室内的寂静。“逐”上着一“静”字,境界顿出。
结拍“一场愁梦酒醒时,斜阳却照深深院。”跳开一笔 ,写到日暮酒醒梦觉之时 ,原来词人午间小饮,酒困入睡,等到一觉醒来,已是日暮时分,西斜的夕阳正照着这深深的朱门院落。这里点明“愁梦”,说明梦境与春愁有关。梦醒后斜阳仍照深院,遂生初夏日长难以消遣之意。
前人评此词写景流丽。沈际飞在《草堂诗余正集》中说:“结‘深深’妙,着不得实字。”沈谦在《填词杂说》中进一步指出结句“更自神到”,道出了晏殊词写景的特点,即重其精神,不重其形迹。
点绛唇·水驿凝霜
宋张元干
水驿凝霜,夜帆风驶潮生晓。酒醒寒悄。枕底波声小。好去归舟,有个人风调。君行了。此欢应少。索共梅花笑。
好事近·潇洒荐冰盘
宋黄庭坚
潇洒荐冰盘,满坐暗惊香集。久后一般风味,问几人知得。
画堂饮散已归来,清润转更惜。留取酒醒时候,助茗瓯春色。
雨中花慢·痛饮狂歌
宋叶梦得
痛饮狂歌,百计强留,风光无奈春归。春去也,应知相赏,未忍相违。卷地风惊,争催春暮雨,顿回寒威。对黄昏萧瑟,冰肤洗尽,犹覆霞衣。多情断了,为花狂恼,故飘万点霏微。低粉面、妆台酒散,泪颗频挥。可是盈盈有意,只应真惜分飞。拚令吹尽,明朝酒醒,忍对红稀。
鹊踏枝·梅花繁枝千万片
唐冯延巳
梅落繁枝千万片,犹自多情,学雪随风转。昨夜笙歌容易散,酒醒添得愁无限。
楼上春山寒四面,过尽征鸿,暮景烟深浅。一晌凭栏人不见,鲛绡掩泪思量遍。
【注释】:
春怀
宋高翥
江南春尽尚春寒,添尽征衣独掩关。
日暮酒醒闻谢豹,所思多在水云间。
不睡四首
宋杨万里
眊矂浑如病起初,冬烘又似酒醒余。
睡乡幸有闲田地,不放诗人僦一居。
官廨凉夕醉成
宋董嗣杲
湓江城里九江驿,今作分司主人宅。
我脱富池榷茶责,借住宽閒忘主客。
移栽庐山竹半百,障得西厢斜日赤。
西风摇影失半壁,梦觉只疑泥土窄。
呼酒当天聊复适,说诗正可凉风夕。
银河万顷镕琼色,旷放莫名狂太白。
留此亦好归亦得,免使向人说离拆。
月明酒醒尘绝迹,直欲骑鲸泛空碧。
和颜长官百咏·城市
宋朱继芳
王孙公子少年游,醉里樗蒲信采投。
指点某庄还博直,明朝酒醒到家求。
四时词
宋苏轼
春云阴阴雪欲落,东风和冷惊罗幕。
渐看远水绿生漪,未放小桃红入萼。
佳人瘦尽雪肤肌,眉敛春愁知为谁。
深院无人剪刀响,应将白纻作春衣。
垂柳阴阴日初永,蔗浆酪粉金盘冷。
帘额低垂紫燕忙,蜜脾已满黄蜂静。
高楼睡起翠眉嚬,枕破斜红未肯匀。
玉腕半揎云碧袖,楼前知有断肠人。
新愁旧恨眉生绿,粉汗余香在蕲竹。
象床素手熨寒衣,烁烁风灯动华屋。
夜香烧罢掩重扃,香雾空濛月满庭,
抱琴转轴无人见,门外空闻裂帛声。
霜叶萧萧鸣屋角,黄昏斗觉罗衾薄。
夜风摇动镇帷犀,酒醒梦回闻雪落。
起来呵手画双鸦,醉脸轻匀衬眼霞。
真态香生谁画得,玉如纤手嗅梅花。
醉起
明黄姬水
山中长日卧烟霞,车马无尘静不哗。
石上酒醒天已暮,一帘月色覆桐华。
山中答客问
元王冕
人间尘土苦歊烦,林下清风六月寒。
夜半酒醒方脱屐,日高眠起不簪冠。
坐看游蚁巡危磴,静听闲花落古坛。
老我自无轩冕意,寻常岂是傲时官。
句
宋汪崇亮
梦回酒醒不知处,月静人稀方忆君。
酹江月/念奴娇
宋方岳
问天何事,雪垂垂欲下,又还晴却。春到梅梢香逗也,尽有心情行乐。剡曲舟回,灞桥诗在,一笑人如昨。此情分付,暮天寒月残角。谁道飞梦江南,群山如画,一一琼瑶琢。中有玉田三万顷,云是幼舆丘壑。招我归来,和春醉去,休跨扬州鹤。万花曾约,酒醒当有新作。
好事近·风细晚轩凉
宋洪适
风细晚轩凉,妙句初挥新墨。绿水池中宾佐,对嫩荷擎绿。坐看微月上云头,清臂映寒玉。只恐朝来酒醒,有文书羁束。
鹧鸪天 陈公密出侍儿素娘,歌紫玉箫曲
宋苏轼
笑捻红梅亸翠翘。扬州十里最娇饶。夜来绮席亲曾见,撮得精神滴滴娇。
娇后眼,舞时腰。刘郎几度欲魂消。明朝酒醒知何处,肠断云间紫玉箫。
【注释】:
原题:陈公密出侍儿素娘,歌紫玉箫曲,劝老人酒。老人饮尽因为赋此词
谢亭送别
唐徐浑
劳歌一曲解行舟,
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
满天风雨下西楼。
【注释】:
这是许浑在宣城送别友人后写的一首诗。谢亭,又叫谢公亭,在宣城北面,南齐诗人谢朓任宣城太守时所建。他曾在这里送别朋友范云,后来谢亭就成为宣城著名的送别之地。李白《谢公亭》诗说:“谢亭离别处,风景每生愁。客散青天月,山空碧水流。”反复不断的离别,使优美的谢亭风景也染上一层离愁了。
第一句写友人乘舟离去。古代有唱歌送行的习俗。“劳歌”,本指在劳劳亭(旧址在今南京市南面,也是一个著名的送别之地)送客时唱的歌,后来遂成为送别歌的代称。劳歌一曲,缆解舟行,从送别者眼中写出一种匆遽而无奈的情景气氛。
第二句写友人乘舟出发后所见江上景色。时值深秋,两岸青山,霜林尽染,满目红叶丹枫,映衬着一江碧绿的秋水,显得色彩格外鲜艳。这明丽之景乍看似与别离之情不大协调,实际上前者恰恰是对后者的有力反衬。景色越美,越显出欢聚的可恋,别离的难堪,大好秋光反倒成为添愁增恨的因素了。江淹《别赋》说:“春草碧色,春水绿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借美好的春色反衬别离之悲,与此同一机杼。这也正是王夫之所揭示的:“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姜斋诗话》)的艺术辩证法。
这一句并没有直接写到友人的行舟。但通过“水急流”的刻画,舟行的迅疾自可想见,诗人目送行舟穿行于夹岸青山红叶的江面上的情景也宛然在目。“急”字暗透出送行者“流水何太急”的心理状态,也使整个诗句所表现的意境带有一点逼仄忧伤、骚屑不宁的意味。这和诗人当时那种并不和谐安闲的心境是相一致的。
诗的前后联之间有一个较长的时间间隔。朋友乘舟走远后,诗人并没有离开送别的谢亭,而是在原地小憩了一会。别前喝了点酒,微有醉意,朋友走后,心绪不佳,竟不胜酒力睡着了。一觉醒来,已是薄暮时分。天色变了,下起了雨,四望一片迷蒙。眼前的江面,两岸的青山红叶都已经笼罩在蒙蒙雨雾和沉沉暮色之中。朋友的船呢?此刻更不知道随着急流驶到云山雾嶂之外的什么地方去了。暮色的苍茫黯淡,风雨的迷蒙凄清,酒醒后的朦胧仿佛中追忆别时情景所感到的怅惘空虚,使诗人此刻的情怀特别凄黯孤寂,感到无法承受这种环境气氛的包围,于是默默无言地独自从风雨笼罩的西楼上走了下来。(西楼即指送别的谢亭,古代诗词中“南浦”、“西楼”都常指送别之处。)
第三句极写别后酒醒的怅惘空寂,第四句却并不接着直抒离愁,而是宕开写景。但由于这景物所特具的凄黯迷茫色彩与诗人当时的心境正相契合,因此读者完全可以从中感受到诗人的萧瑟凄清情怀。这样借景寓情,以景结情,比起直抒别情的难堪来,不但更富含蕴,更有感染力,而且使结尾别具一种不言而神伤的情韵。
这首诗前后两联分别由两个不同时间和色调的场景组成。前联以青山红叶的明丽景色反衬别绪,后联以风雨凄其的黯淡景色正衬离情,笔法富于变化。而一、三两句分别点出舟发与人远,二、四两句纯用景物烘托渲染,则又异中有同,使全篇在变化中显出统一。
(刘学锴)
锡山夜别闲孟子薪彦逸及从子宜之儿子杭之二
明李流芳
撩乱乡愁一夕生,烛残酒醒奈深更。
隔船安稳归人梦,前路迢遥去客情。
江月又催征棹发,寒鸡不待寺钟鸣。
十年分手梁溪路,但觉衰颓负此行。
【原题】:
锡山夜别闲孟子薪彦逸及从子宜之儿子杭之二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