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厚学诗词网,祝您阅读愉快!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古诗词 > 古诗集锦

关于苏轼 秋天的诗句

作者:admin来源:厚学诗词网发表于:2020-04-10 10:18:13阅读:87

水调歌头·日永向槐夏


曾协

日永向槐夏,绕屋树扶疏。麦秋天气清润,设巾兑记生初。新拜小君佳号,更过诸郎官舍,仍玩掌中珠。乐事似今少,一笑倒双壶。
列山肴,烹野蔌,且欢娱。鹿门远引,平生此志与君俱。终向苕溪烟水,携手云庄风月,不践利名区。功业看儿辈,相对老江湖。


西岩胜水


蒋晋

柘川之西有削石,屹立巍巍峻如壁。
下有沧浪百尺深,澄清恰似秋天碧。
逝者如斯竟不停,孺子长歌堪濯缨。
故知源头有活水,支流分派迢迢清。


有感


舒岳祥

风雨翛翛花事阑,余寒迤逦麦秋天。
一春不见飞蝴蝶,几夜安闻叫杜鹃。
林外画眉谁妩媚,花间绣眼自便翾。
上林不家嘤鸣否,此日春归一黯然。


覃山人隐居


杜甫

南极老人自有星,北山移文谁勒铭。征君已去独松菊,
哀壑无光留户庭。予见乱离不得已,子知出处必须经。
高车驷马带倾覆,怅望秋天虚翠屏。


长斋月满寄思黯


白居易

一日不见如三月,一月相思如七年。
似隔山河千里地,仍当风雨九秋天。
明朝斋满相寻去,挈榼抱衾同醉眠。


教授颜端行出示所和老杜曲江章因次韵


王之道

浮云卷尽秋天高,月光照水翻金涛。
临溪酌月羞溪毛。举杯未饮欲谁酬,
兹非沈谢须刘曹。


道间即事


黄公度

花枝已尽莺将老,桑叶渐稀蚕欲眠。
半湿半晴梅雨道,乍寒乍暖麦秋天。
村垆沽酒谁能择,邮壁题诗尽偶然。
方寸怡怡无一事,粗裘粝食地行仙。


折丹桂·秋风秋露清秋节


温镗

秋风秋露清秋节。秋雨过、秋香初发。
二仙生值好秋天,气却与、秋霜争烈。
秋霄开宴君仙列。秋娘唱、秋云低遏。
寿杯双劝祝千秋,镇长对、中秋皓月。


戚氏·晚秋天


柳永

晚秋天。一霎微雨洒庭轩。槛菊萧疏,井梧零乱惹残烟。
凄然。望江关。飞云黯淡
夕阳间。当时宋玉悲感,向此临水与登山。远道迢递,行
人凄楚,倦听陇水潺湲。正蝉吟败叶,蛩响衰草,相应喧喧。

孤馆度日如年。风露渐变,悄悄至更阑。长天净,绛河清
浅,皓月婵娟。思绵绵。
夜永对景,那堪屈指,暗想从前。未名未禄,绮陌红楼,
往往经岁迁延。

帝里风光好,当年少日,暮宴朝欢。况有狂朋怪侣,遇当
歌、对酒竞留连。别来迅
景如梭,旧游似梦,烟水程何限。念利名、憔悴长萦绊。
追往事、空惨愁颜。漏箭
移、稍觉轻寒。渐鸣咽、画角数声残。对闲窗畔,停灯向
晓,抱影无眠。

【注释】:
《戚氏》调是柳永创立的长调慢词,全词二百一十二字 ,是长调中最长的体制之一。通篇音律谐协,句法活泼,平仄韵位错落有致。共分为三片,上片写夕阳西下时 ,中片写入夜时分 ,下片写从深夜到拂晓,都围侥一个独宿旅寓的行人,写他在这三段时间内的所见、所思和所感。
上片描写的是微雨刚过、夕阳西下时的情景。“晚秋”二字点出了时令是在九月。词先从近景写起:秋雨梧桐,西风寒菊,点缀着荒寂的驿馆。“萧疏”见得花之凋残 。“零落”说明花正黄落。“惹残烟”,一字一层。“烟”而曰“残”,见出梧菊凋零、无复烟笼霭密的生气。“残”而曰“惹”,则见出其勉为弄姿摇曳枝头的眷恋之情,益发令人怜惜。传神就在一个“惹”字。“凄然”以下写远景。“夕阳闲”的“ 闲 ”字下得好,对比强烈,是移情的手法。“倦听”以下,转写所闻:一个“应”字更把蝉鸣、蛩响彼此呼应的秋声写活了。这里,“蝉鸣”与“蛩响”彼此相应,实际上与作者内心的凄凉之感相共鸣,这是一种融情于景的手法。
中片从日斜到日暮,再至更阑,风清露冷,天气渐变,人声悄然,至此深入一层,刻画此地此时的心理状态。月明夜静,一身孤旅,清宵独坐,怎能不勾起抑郁的情思来呢?“长空净 ,绛河清浅 ,皓月蝉娟”,但见长空云净,银河清浅,明月光辉,怎不让人“ 思绵绵 ”呢 ?“夜永对景那堪”,六字为句,“屈指”以下转入忆旧 ,纯乎写情。以虚衬实,放笔直书,情真意厚、流转自如。
下片“帝里”六句,写狂放不羁的少年生活,具体地补足了“暗想”的内容。仍用虚笔,与上片密衔细接。“别来迅景如梭”一句转写实景。词笔虚实相间,腾挪有致。以向日的欢娱,衬出如今的落寞,烟村水驿,无限凄凉。经过一番铺垫与蓄势,然后引出了“ 念利名憔悴长萦绊”一句。为什么要抛亲别友,孤旅天涯,受这份煎熬呢?不正是被区区的名利所羁绊么?往事萦迴,使他数遍更筹,听残画角,终夕难眠。结拍“停灯向晓,抱影无眠”为一篇词眼,写尽了伶仃孤处的滋味,传神地勾画出一个独倚虚窗、形影相伴的天涯倦客形象。
这首词将羁旅情愁、身世之感写得淋漓尽至,入木三分,是柳永的名作之一。同时代的王灼在其所著的《碧鸡漫志 》中转引过“《 离骚 》寂寞千年后,《 戚氏 》凄凉一曲终”的赞语。拿《戚氏》和《离骚》相比,说明说它声情并茂、凄怨感人,堪称一曲旷世的凄凉之歌。

奉使契丹二十八首其二十二学士院端午帖子二


苏辙

扬子江心泻镜龙,波如细縠不摇风。
宫中禁捧秋天月,长照人心助至公。

【原题】:
奉使契丹二十八首其二十二学士院端午帖子二十七首之三皇太后阁六首

听琵琶劝殷协律酒


白居易

何堪朔塞胡关曲,又是秋天雨夜闻。
青冢葬时沙莽莽,乌孙愁处雪纷纷。
知君怕病推辞酒,故遣琵琶劝谏君。


汝坟秋同仙州王长史翰闻百舌鸟


祖咏

秋天闻好鸟,惊起出帘帷。却念殊方月,能鸣巳后时。
迁乔诚可早,出谷此何迟。顾影惭无对,怀群空所思。
凄凉岁欲晚,萧索燕将辞。留听未终曲,弥令心独悲。
高飞凭力致,巧啭任天姿。返覆知而静,间关断若遗。
花繁上林路,霜落汝川湄。且长凌风翮,乘春自有期。


偈颂一百三十六首


释惟一

秋雨乍晴,秋天如洗。
九日菊花新,千林黄叶坠。
人人只知骤步登高,往往蹉过自家稳密田地。
切忌,切忌。


虞美人·银屏一夜金风细


吴儆

银屏一夜金风细。便作中秋意。碧天如水月如眉。已有征鸿摩月、向南飞。金尊满酌蟾宫客。莫促阳关拍。须知丹桂擅秋天。千里婵娟指日、十分圆。



谢枋得

渊明岂但隐逸人,渊明素怀诸葛志。
清香不独占秋天,菊潭一滴三千岁。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
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注释】:
  上元二年(761)的春天,杜甫求亲告友,在成都浣花溪边盖起了一座茅屋,总算有了一个栖身之所。不料到了八月,大风破屋,大雨又接踵而至。诗人长夜难眠,感慨万千,写下了这篇脍炙人口的诗篇。诗写的是自己的数间茅屋,表现的却是忧国忧民的情感。
  这首诗可分为四节。第一节五句,句句押韵,“号”、“茅”、“郊”、“梢”、“坳”五个开口呼的平声韵脚传来阵阵风声。“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起势迅猛。“风怒号”三字,音响宏大,读之如闻秋风咆哮。一个“怒”字,把秋风拟人化,从而使下一句不仅富有动作性,面且富有浓烈的感情色彩。诗人好容易盖了这座茅屋,刚刚定居下来,秋风却故意同他作对似的,怒吼而来,卷起层层茅草,怎能不使诗人万分焦急?“茅飞渡江洒江郊”的“飞”字紧承上句的“卷”字,“卷”起的茅草没有落在屋旁,却随风“飞”走,“飞”过江去,然后分散地、雨点似地“洒”在“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很难弄下来;“下者飘转沉塘坳”,也很难收回来。“卷”、“飞”、“渡”、“洒”、“挂罥”、“飘转”,一个接一个的动态不仅组成一幅幅鲜明的图画,而且紧紧地牵动诗人的视线,拨动诗人的心弦。诗人的高明之处在于他并没有抽象地抒情达意,而是寓情意于客观描写之中。我们读这几句诗,分明看见一个衣衫单薄、破旧的干瘦老人拄着拐杖,立在屋外,眼巴巴地望着怒吼的秋风把他屋上的茅草一层又一层地卷了起来,吹过江法,稀里哗啦地洒在江郊的各处;而他对大风破屋的焦灼和怨愤之情,也不能不激起我们心灵上的共鸣。
  第二节五句。这是前一节的发展,也是对前一节的补充。前节写“洒江郊”的茅草无法收回。是不是还有落在平地上可以收回的呢?有的,然而却被“南村群童”抱跑了!“欺我老无力”五字宜着眼。如果诗人不是“老无力”,而是年当壮健有气力,自然不会受这样的欺侮。“忍能对面为盗贼”,意谓竟然忍心在我的眼前做盗贼!这不过是表现了诗人因“老无力”而受欺侮的愤懑心情而已,决不是真的给“群童”加上“盗贼”的罪名,要告到官府里去办罪。所以,“唇焦口燥呼不得”,也就无可奈何了。用诗人《又呈吴郎》一诗中的话说,这正是“不为困穷宁有此”!诗人如果不是十分困穷,就不会对大风刮走茅草那么心急如焚;“群童”如果不是十分困穷,也不会冒着狂风抱那些并不值钱的茅草。这一切,都是结尾的伏线。“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崇高愿望,正是从“四海困穷”的现实基础上产生出来的。
  “归来倚杖自叹息”总收一、二两节。诗人大约是一听到北风狂叫,就担心盖得不够结实的茅屋发生危险,因而就拄杖出门,直到风吹屋破,茅草无法收回,这才无可奈何地走回家中。“倚杖”,当然又与“老无力”照应。“自叹息”中的“自”字,下得很沉痛!诗人如此不幸的遭遇只有自己叹息,未引起别人的同情和帮助,则世风的浇薄,就意在言外了,因而他“叹息”的内容,也就十分深广!当他自己风吹屋破,无处安身,得不到别人的同情和帮助的时候,分明联想到类似处境的无数穷人。
  第三节八句,写屋破又遭连夜雨的苦况。“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两句,用饱蘸浓墨的大笔渲染出暗淡愁惨的氛围,从而烘托出诗人暗淡愁惨的心境,而密集的雨点即将从漠漠的秋空洒向地面,已在预料之中。“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两句,没有穷困生活体验的作者是写不出来的。值得注意的是这不仅是写布被又旧又破,而是为下文写屋破漏雨蓄势。成都的八月,天气并不“冷”,正由于“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所以才感到冷。“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两句,一纵一收。一纵,从眼前的处境扩展到安史之乱以来的种种痛苦经历,从风雨飘摇中的茅屋扩展到战乱频仍、残破不堪的国家;一收,又回到“长夜沾湿”的现实。忧国忧民,加上“长夜沾湿”,怎能入睡呢?“何由彻”和前面的“未断绝”照应,表现了诗人既盼雨停,又盼天亮的迫切心情。而这种心情,又是屋破漏雨、布衾似铁的艰苦处境激发出来的。于是由个人的艰苦处境联想到其他人的类似处境,水到渠成,自然而然地过渡到全诗的结尾。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前后用七字句,中间用九字句,句句蝉联而下,而表现阔大境界和愉快情感的词儿如“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欢颜”、“安如山”等等,又声音宏亮,从而构成了铿锵有力的节奏和奔腾前进的气势,恰切地表现了诗人从“床头屋漏无干处”、“长夜沾湿何由彻”的痛苦生活体验中迸发出来的奔放的激情和火热的希望。这种奔放的激情和火热的希望,咏歌之不足,故嗟叹之,“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诗人的博大胸襟和崇高理想,至此表现得淋漓尽致。
  别林斯基曾说:“任何一个诗人也不能由于他自己和靠描写他自己而显得伟大,不论是描写他本身的痛苦,或者描写他本身的幸福。任何伟大诗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们的痛苦和幸福的根子深深地伸进了社会和历史的土壤里,因为他是社会、时代、人类的器官和代表。”杜甫在这首诗里描写了他本身的痛苦,但当我们读完最后一节的时候,就知道他不是孤立地、单纯地描写他本身的痛苦,而是通过描写他本身的痛苦来表现“天下寒士”的痛苦,来表现社会的苦难、时代的苦难。如果说读到“归来倚杖自叹息”的时候对他“叹息”的内容还理解不深的话,那么读到“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总该看出他并不是仅仅因为自身的不幸遭遇而哀叹、而失眠、而大声疾呼吧!在狂风猛雨无情袭击的秋夜,诗人脑海里翻腾的不仅是“吾庐独破”,而且是“天下寒士”的茅屋俱破……。杜甫这种炽热的忧国忧民的情感和迫切要求变革黑暗现实的崇高理想,千百年来一直激动读者的心灵,并发生过积极的作用。
(霍松林)
-----------------------------------------------
  八月秋高风怒号①,卷我屋上三重茅②。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③。下者飘转沉塘坳④。

  (此记风狂而屋破也。)。

  ①《楚辞》:“秋高而气清。”《庄子》:“万窍怒号。”②《楚辞》:“鸟次兮屋上。”③李善《选注》:罥,结也。④塘坳,水塘作坳垤形也。《庄子》:“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①。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②。归来倚杖自叹息。

  (此叹恶少陵侮之状。)。

  ①玉勃诗:“对面即飞花。”《后汉·祭彤传》:“盗贼公行。”②《淮南子》:“唇焦肝沸,有今无储。”古乐府:“来日大难,口燥喉干。”此盖参用之也。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①,雨脚如麻未断绝②。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③。

  (此伤夜雨侵迫之苦。在第三句换韵。)。

  ①庾信诗:“书卷满床头。”《新序》:“原宪蓬户瓮牖,上漏下湿。”②《齐民要术》:方言:“种麻截雨脚。”③秦嘉诗:“长夜不能眠。”彻,乃彻晓,即达旦意。

  安得广厦千万间①,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②。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③,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末从安居推及人情,大有民胞物与之意。此亦两韵转换。此章,前后三段各五句,中段八句。)。

  ①《列子》:北宫子庇其蓬室,若广厦之荫。②《严助传》:天下之安,犹太山而四维之也。③【朱注】突兀见此屋,即广厦千万间也。白乐天诗:“安得布裘长万丈,与君都盖洛阳城。”即祖此意。

-----------仇兆鳌 《杜诗详注》-----------

招刘学录


陈宓

去年八月登高集,今岁依然共此筵。
莫讶霜毛成种种,且欣露蕊已鲜鲜。
小桥拟换香出版,曲岸新成范蠡船。
少年青春还易度,不如来看晚秋天。


怀素上人草书歌


任华

吾尝好奇,古来草圣无不知。岂不知右军与献之,
虽有壮丽之骨,恨无狂逸之姿。中间张长史,
独放荡而不羁,以颠为名倾荡于当时。张老颠,
殊不颠于怀素。怀素颠,乃是颠。人谓尔从江南来,
我谓尔从天上来。负颠狂之墨妙,有墨狂之逸才。
狂僧前日动京华,朝骑王公大人马,暮宿王公大人家。
谁不造素屏?谁不涂粉壁?粉壁摇晴光,素屏凝晓霜,
待君挥洒兮不可弥忘。骏马迎来坐堂中,
金盆盛酒竹叶香。十杯五杯不解意,百杯已后始颠狂。
一颠一狂多意气,大叫一声起攘臂。挥毫倏忽千万字,
有时一字两字长丈二。翕若长鲸泼剌动海岛,
欻若长蛇戎律透深草。回环缭绕相拘连,
千变万化在眼前。飘风骤雨相击射,速禄飒拉动檐隙。
掷华山巨石以为点,掣衡山阵云以为画。兴不尽,
势转雄,恐天低而地窄,更有何处最可怜,
褭褭枯藤万丈悬。万丈悬,拂秋水,映秋天;或如丝,
或如发,风吹欲绝又不绝。锋芒利如欧冶剑,
劲直浑是并州铁。时复枯燥何褵褷,
忽觉阴山突兀横翠微。中有枯松错落一万丈,
倒挂绝壁蹙枯枝。千魑魅兮万魍魉,欲出不可何闪尸。
又如翰海日暮愁阴浓,忽然跃出千黑龙。夭矫偃蹇,
入乎苍穹。飞沙走石满穷塞,万里飕飕西北风。
狂僧有绝艺,非数仞高墙不足以逞其笔势。
或逢花笺与绢素,凝神执笔守恒度。别来筋骨多情趣,
霏霏微微点长露。三秋月照丹凤楼,二月花开上林树。
终恐绊骐骥之足,不得展千里之步。狂僧狂僧,
尔虽有绝艺,犹当假良媒。不因礼部张公将尔来,
如何得声名一旦喧九垓。


题梅岭泉


孙鲂

梅岭旧闻传,林亭势峞然。登临真不易,幽胜恐无先。
楚野平千里,吴江曲一边。标形都大别,洞府岂知焉。
飞阁横空去,征帆落面前。南雄雉堞峻,北壮凤台连。
烂熳三春媚,参差百卉妍。风桃诸处锦,洛竹半溪烟。
燕入晴梁语,莺从暖谷迁。石根朝霭碧,帘际晚霞鲜。
径柳行难约,庭莎醉好眠。清明时更异,造化意疑偏。
不独宜韶景,尤须看暑天。药苗繁似结,萝蔓猛如编。
珠亚垂枝果,冰澄汲井泉。粉墙蜩蜕落,丹槛雀雏颠。
炎气微茫觉,清飙左右穿。云峰从勃起,葵叶岂劳扇。
又见秋天丽,浑将夏日悬。红黑真著霜树,香老卧池边。
菱芡谁铺绣,莓苔自学钱。暗虫依砌响,明月逗帘圆。
小砌滋新菊,高轩噪暮蝉。雨声寒飒飒,雁影晓联联。
释此何堪玩,深冬更可怜。窗中看短景,树里见重川。
冈阜分明出,杉松气概全。讴成白雪曲,吟是早梅篇。
创制谁人解,根基太守贤。或时留皂盖,尽日簇华筵。
谁咏忧黎庶,狂游泥管弦。交加丰玉食,来去迸金船。
侍从非常客,俳谐像列仙。画旗张赫奕,妖妓舞婵娟。
罢宴心犹恋,将归兴尚牵。只应愁逼夜,宁厌赏经年。
孤贱今何幸,跻攀奈有缘。展眉惊豁达,徐步喜周旋。
讽咏虽知苦,推功靡极玄。聊书四十韵,甘玑未精专。


厅前柳·晚秋天


赵师侠

晚秋天。过暮雨,云容敛,月澄鲜。正风露凄清处,砌蛩喧。更黄蝶。舞翩翩。念故里、千山云水隔,被名缰利锁萦牵。莫作悲秋意,对尊前。且同乐。太平年。


猜你喜欢
相关栏目:
  • 唐诗大全
  • 宋词精选
  • 元曲大全
  • 古诗词鉴赏
  • 古诗词考题
  • 先秦诗歌
  • 汉朝诗歌
  • 近当代诗歌
  • 汉赋精选
  • 古诗集锦
  • 古诗词大全 | 唐诗大全 | 宋词精选 | 元曲大全 | 国文文化 | 李白的诗 | 杜甫的诗

    Copyright © 2012-2022 厚学诗词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