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厚学诗词网,祝您阅读愉快!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古诗词 > 古诗集锦

关于水的诗句

作者:admin来源:厚学诗词网发表于:2020-04-05 21:20:47阅读:69

颂一百则


释重顯

六识无功伸一问,作家曾共辨来端。
茫茫急水打毬子,落处不停谁解看。


英宗皇帝挽词五首


王珪

忆昔承君召,春风候禁门。
曾陪蕊珠殿,独赐紫花墩。
辽水千年隔,钧天一梦存。
龙髯攀不得,无路可酬恩。


燕文贵山水图


高似孙

道山堂上御府画,展卷犹能记老燕。
十日何由辨水石,千金乃可分江天。
楚湘两岩风落木,海岳三秋雁度川。
大山小山俱好隐,江南梦去曲肱眠。


食鱼


穆修

南有嘉鱼异,常趋四月期。
江天专伺至,烟网密争垂。
乍戏汀苹末,初循水荇湄。
竞摇轻舴艋,宽罩碧涟漪。
占浦搜深藻,空波出素髭。
数头馀赤质,二色类银姿。
货鬻斯为切,鲜腴敢暇知。
青钱邀价直,华屋市新奇。
珠沫缘条煦,霜鳞逐刃堕。
扣颅琼聚骨,剖腋锦分肌。
味佐芳菘惬,香参苦笋宜。
羹瓯融腻玉,脍助罥寒丝。
湘鱓非吾偶,河鲂孰与夷。
薦新奚尚鲔,稔毒即殊{左鱼右几}。
鲈讶休官易,鲭嫌醒酒迟。
自当频佐膳,所惜易过时。


答盈盈

不详
王山

东风艳艳桃李忪,花围春入屠酥浓。
龙脑透缕鲛绡红,鸳鸯十二罗芙蓉。
盈盈初见十六,眉试青膏鬓垂绿。
道字不正娇满怀,学得襄阳大堤曲。
阿母偏怜掌上看,自此风流难管束。
莺啄含桃未嚥时,便会吟诗风动竹。
日高一丈罗窗晚,啼鸟压花新睡短。
腻云织指拢还偏,并被可怜留翠暖。
淡黄衫袖仙衣轻,红玉阑干粧粉浅。
酒痕落肋梅忍寒,春羞入眼横波艳。
一缕未消山枕红,斜睇整衣移步懒。
才如韩寿潘安亚,掷果窃香心暗嫁。
小花静院酒阑珊,别有私言银烛下。
帘声浪皱金泥额,六尺牙床罗帐窄。
钗横啼笑两不分,历尽风期腰一搦。
若教飞上九天歌,一声自可倾人国。
娇多必是春工与,有能动人情几许。
前年按舞使君筵,睡起忍羞头不举。
凤凰箫冷曲成迟,凝醉桃花过风雨。
阿盈阿盈听我语,劝君休向阳台住。
一生纵得楚王怜,宋玉才多谁解赋。
洛阳无限青楼女,袖拢红牙金凤缕。
春衫粉面谁家郎,只把黄金买歌舞。
就中薄倖五陵儿,一日冷心玉如土。
云零雨落止堪悲,空入他人梦来去。
浣花溪上海棠湾,薛涛朱户皆金鐶。
韦皋笔逸玳瑁落,张佑盏滑琉璃乾。
压倒念奴价百倍,兴来奇怪生毫端。
醉眸觑纸聊一扫,落花飞雪声漫漫。
梦得见之为改观,乐天更敢寻常看。
花间不肯下翠幕,竟日烜赫罗雕鞍。
扫眉涂粉迨七十,老大始顶菖蒲冠。
至今愁人锦江口,秋蛩露草孤坟寒。
盈盈大雅真可惜,尔身此后不可得。
满天风月独倚阑,醉岸浓云呼佚墨。
久这不见予心忆,高城去天无几尺。
斜阳衡山云半红,远水无风天一碧。
望眼空遥沉翠翼,银河易阔天南北。
瘦尽休文带眼移,忍向小楼清泪滴。


送比部孙郎中将漕二浙


张舜民

前朝使节拥朱轩,乃是君家小状元。
不独官资如令祖,更将学术付贤孙。
上供旋捣新禾米,行部时惊旧水痕。
游遍天台便归好,乔松翠竹满青门。


元和五年予官不了,罚俸西归,三月六日至陝


元稹

小年闲爱春,认得春风意。未有花草时,先醲晓窗睡。
霞朝澹云色,霁景牵诗思。渐到柳枝头,川光始明媚。
长安车马客,倾心奉权贵。昼夜尘土中,那言早春至。
此时我独游,我游有伦次。闲行曲江岸,便宿慈恩寺。
扣林引寒龟,疏丛出幽翠。凌晨过杏园,晓露凝芳气。
初阳好明净,嫩树怜低庳。排房似缀珠,欲啼红脸泪。
新莺语娇小,浅水光流利。冷饮空腹杯,因成日高醉。
酒醒闻饭钟,随僧受遗施。餐罢还复游,过从上文记。
行逢二月半,始足游春骑。是时春已老,我游亦云既。
藤开九华观,草结三条隧。新笋踊犀株,落梅翻蝶翅。
名倡绣毂车,公子青丝辔。朝士还旬休,豪家得春赐。
提携好音乐,翦铲空田地。同占杏花园,喧阗各丛萃。
顾予烦寝兴,复往散憔悴。倦仆色肌羸,蹇驴行跛痹。
春衫未成就,冬服渐尘腻。倾盖吟短章,书空忆难字。
遥闻公主笑,近被王孙戏。邀我上华筵,横头坐宾位。
那知我年少,深解酒中事。能唱犯声歌,偏精变筹义。
含词待残拍,促舞递繁吹。叫噪掷投盘,生狞摄觥使。
逡巡光景晏,散乱东西异。古观闭闲门,依然复幽閟。
无端矫情性,漫学求科试。薄艺何足云,虚名偶频遂。
拾遗天子前,密奏升平议。召见不须臾,憸庸已猜忌。
朝陪香案班,暮作风尘尉。去岁又登朝,登为柏台吏。
台官相束缚,不许放情志。寓直劳送迎,上堂烦避讳。
分司在东洛,所职尤不易。罚俸得西归,心知受朝庇。
常山攻小寇,淮右择良帅。国难身不行,劳生欲何为。
吾兄谙性灵,崔子同臭味。投此挂冠词,一生还自恣。


五部岭


葛绍体

岭上烟云作伴行,远山凝绿向谁横。
醉来睡足茅檐雨,三十六滩春水生。


送刘仲鼎浏阳教四首


方回

□□今名郡,刘公昔硕师。
山留黄帝跸,水绕紫阳祠。
遣□□□足,陈言讲说疲。
□曾参到否,未有四书时。


送王道录桐柏住庵二首


曹勋

见说当年梦甚真,公今高步挹清尘。
经传桐柏兼三洞,名在明廷接万神。
马过越山资浩气,花飞剡水正残春。
白云二友皆仙士,晤语多应一笑频。


满庭芳 傀儡谕


马钰

养赡浑家,贪求活路,身如傀儡当场。被他名利,把戏引来忙。牵惹千头万绪,使作得、举指猖狂。夸体段,摇头弄影,驰骋好容光。遇师亲说破,行尸模样,走骨趋跄。乞悬丝相似,莫有无常。急认壶中云水,叩玄关、麻麦馨香。龙蟠虎,汞铅烹炼,丹结做蓬郎。


舍弟观归蓝田迎新妇,送示两篇


杜甫

汝去迎妻子,高秋念却回。即今萤已乱,好与雁同来。
东望西江水,南游北户开。卜居期静处,会有故人杯。
楚塞难为路,蓝田莫滞留。衣裳判白露,鞍马信清秋。
满峡重江水,开帆八月舟。此时同一醉,应在仲宣楼。


逍遥咏


宋太宗

含胎十月无休歇,或作金兮或似雪。
认取还丹莫乱求,猕猴水底弄明月。


题润州多景楼


刘过

金山焦山相对起,挹尽东流大江水。
一楼坐断水中央,收拾淮南数千里。
西风把酒闲来游,木叶渐脱人间秋。
烟尘茫茫路渺渺,神京不见双泪流。
君不见王勃才名今盖世,当时未遇庸人尔。
琴书落魄豫章城,腾王阁中悲帝子。
又不见李白才思真天然,时人未省为谪仙。
一朝放浪金陵去,凤凰台上望长安。
我今四海行将遍,东历苏杭西汉沔。
第一江山最上头,天下无人独登览。
楼高思远愁绪多,楼乎楼乎奈汝何。
安得李白与王勃,名与此楼长突兀。


龙门八咏·渡水


刘长卿

日暮下山来,千山暮钟发。不知波上棹,还弄山中月。
伊水连白云,东南远明灭。


蜀国弦(七首)


刘基

蜀国周遭五千里,峨眉岧岧连玉垒。
岷嶓出水作大江,地砉天浮戒南纪。


谒金门 耽冈迓陆尉


赵师侠

沙畔路。记得旧时行处。蔼蔼疏烟迷远树。野航横不渡。竹里疏花梅吐。照眼一川鸥鹭。家在清江江上住。水流愁不去。

【注释】:
“耽冈”,恐是地名;有人说 ,地在江西吉安城南,下临赣江。作者赵师侠,号坦庵,南宋孝宗时期的著名词人 ,有人夸赞他描绘风景,描写自然形态,都很精巧细致。又称赞他的词能够写得清新平淡。从上面这首词来看,他的写景本领确是高超的,而尤其值得称道的是他在“清新平淡”之中,寄寓着浓浓情意。
起首从山冈上的沙路写起 。“沙畔路,记得旧时行处 ”,已伏有“怀旧”心理,可能作者与友人当年即曾同行此路。以下四句展开写景,清新可喜,淡雅如画。放眼而望,但见疏烟密雾,笼罩远树,却看不到友人的来影;而沙外水边,只有一二小舟,落寞地横卧在冷寂的水面之上。唐人韦应物的名篇《滁州西涧》:“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 ,野渡无人舟自横。”本词中某些意境,据推测即来源于韦诗,它含蓄地表达了作者盼友不至的寂寥心境。“竹里疏花梅吐 ,照眼一川鸥鹭”则另换了两个“镜头 ”。前句脱胎于苏轼《和秦太虚梅花》诗“竹外一枝斜更好” 。写时令已至早春,梅花吐蕾,风物可喜;后句言河中的鸥鹭,在春光下闪耀着令人眼花瞭乱的白色 ,亦令人感到“春江水暖”。但是这两个“镜头”所引起的心理快感只是暂时和一闪而过的:因为自然界既永是这般冬去春来、节序转换,而人生呢,却又在这悄悄的“量变”中消磨了多少时光。
因此前已怀藏的“怀旧”心理,便和现今由春日景物所引起的淡淡的人生枨触,一时交集为一种复杂难言的愁绪 。“家在清江江上住,水流愁不去”两句,便轻轻一转,折到本词的主题——离愁上去。原来,作者家居清江(其《浣溪沙》词有云 :“清江江上是吾家”),因而面对赣江之水,便触发了思乡的满怀离愁,引出了“水流愁不去”的浩叹。行文至此,前文“疏烟迷远树,野航横不渡”中所含之愁闷心绪,由竹里疏梅 、水边鸥鹭所“对照”而生的人生寂寥感,都一齐交集成为“一江春水向东流”式的“感情形象”而凸现在读者眼前 。“记得旧时行处”与“水流愁不去 ”,终于前后呼应地点明了词中那幅看似清淡雅丽的“山水画”后所怀藏的浓挚愁情。
总之,全词写得十分清淡,而清淡之下却藏着浓浓的诚挚的离愁别情。

三月三十夜闻杜宇


陆游

斗转春归不自由,韶华已逐水东流。
子规独抱区区意,血泪交零晓未休。


锦堂春 西湖


刘迎

水漫汀洲新绿,云开崦嶂微青。残红不见成阴后,??寂无声。笑傲坡公一梦,风流杜牧三生。西湖依旧人中意,来去竟难凭。


城南偶题


章碣

谁家朱阁道边开,竹拂栏干满壁苔。野水不知何处去,
游人却是等闲来。南山气耸分红树,北阙风高隔紫苔。
可惜登临好光景,五门须听鼓声回。


相关栏目:
  • 唐诗大全
  • 宋词精选
  • 元曲大全
  • 古诗词鉴赏
  • 古诗词考题
  • 先秦诗歌
  • 汉朝诗歌
  • 近当代诗歌
  • 汉赋精选
  • 古诗集锦
  • 古诗词大全 | 唐诗大全 | 宋词精选 | 元曲大全 | 国文文化 | 李白的诗 | 杜甫的诗

    Copyright © 2012-2022 厚学诗词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