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厚学诗词网,祝您阅读愉快!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古诗词 > 古诗集锦

关于明妃的诗句

作者:admin来源:厚学诗词网发表于:2020-04-03 14:34:23阅读:28

湖州歌九十八首 其三十七


汪元量

宫人清夜按瑶琴,不识明妃出塞心。
十八拍中无限恨,转弦又奏广陵音。


靖康改元四十韵


刘子翚

肉食开边釁,天骄负汉恩。
阴谋招叛将,喋血犯中原。
饮马江河竭,鸣笳宇宙喧。
氛埃缠帝座,猰{左犭右俞}吸宫垣。
鼓锐梯飞壁,弯强矢及门。
黔黎惊瓦解,冠盖尽星奔。
走辙秦城地,浮航楚峡村。
画堂空锁钥,乐府散婵媛。
夜诏闻传玺,春王记改元。
三辰光尽匿,四海浪横翻。
伏阁惟群彦,兴邦在一言。
雉城期必守,虎旅更增屯。
龙困虽忧蚁,牛赢尚覆豚。
谋成擒颉利,义可绝乌孙。
坚壁师弥老,穷兵火自燔。
钩鱼犹假息,幕燕暂游魂。
恳款情先露,诛锄党实繁。
横磨非嗜杀,下策且和番。
割地烦专使,要盟胁至尊。
赐弓垂拱殿,留宴玉津园。
回骑桑乾北,游军广武原。
驱驰无立草,剖斲露空坟。
太子悲秦粟,明妃泣汉轩。
敌情终未测,邻好久宜敦。
晋赵封疆远,金汤阻固存。
短衣求李广,长啸得刘琨。
御极朝仪盛,胪传诏语温。
神霄分别仗,法驾引双辕。
内柳东风软,宫花丽日暄。
闾阎多喜气,箫鼓送芳樽。
运契天同力,时危祸有根。
覆车宜自戒,曲突更深论。
落拓江南士,飘零寒北潘。
蚤尝专翰墨,晚厌属橐鞬。
拔剑思摩垒,怀书拟叩阍。
蹉跎谋不遂,感激气潜吞。
野迥寒烯照,楼高暮雨昏。
望乡心恍惘,忧国涕潺湲。
仄席勤谘访,垂绅乐引援。
鵷鸾方竞集,短翼待腾骞。


读明妃引


陈僩

骊山举燧因褒姒,蜀道蒙尘为太真。
能遣明妃嫁夷狄,画工原是汉忠臣。


忆昔


柴随亨

忆昔长安都会地,草木晴辉钟王气。
襟带江湖气象雄,自是天王兴复际。
春风楼阁五凤城,玉漏声催香雾盈。
户外昭容鹤禁开,殿前执政鵷班行。
柳绿桃红湖水曲,尽日欢娱犹不足。
画船箫鼓绕云深,彩伏旌旗吹月色。
谁知世道互翻覆,沧海倏变为桑田。
胡笳哀怨动朝市,麋鹿来游旧陌阡。
汉宫明妃空艳丽,苑外铜仙亦洒泪。
古来社稷有兴亡,岂识于今不平事。
禾黍离离迹可怜,伤心回首古苔边。
清明寒食方便家酹,痛哭深山闻杜鹃。


海棠


王安石

桂宁辞月窟,桃合避仙源。
赠别难饶柳,忘忧好树萱。
轻轻飞燕舞,脉脉息妫言。
蕙陋虚侵径,梨凡浪占园。
论心留蝶宿,低面厌莺喧。
不奈神仙品,何辜造化恩。
烟愁思旧梦,雨泣怨新婚。
画恐明妃恨,移同卓氏奔。


王昭君


秦观

汉宫选女适单于,明妃敛袂登毡车。
玉容寂寞花无主,顾影低回泣路隅。
行行渐入阴山路,目送征鸿入云去。
独抱琵琶恨更深,汉宫不见空回顾。


琴曲歌辞·明妃怨


杨凌

汉国明妃去不还,马驼弦管向阴山。
匣中纵有菱花镜,羞对单于照旧颜。


昭君曲


杨维桢

胡雁向南飞,明妃西嫁几时归?胡酥入馔捐汉食,胡风中人裂汉衣。
胡音不通言语译,分死薄命穹庐域。
君不见越中美人嫁姑苏,敌国既破还陶朱。
嗟嗟孤冢黄草碧,祗博呼韩双白璧。


沁园春·天造梅花


刘克庄

天造梅花,有许孤高,有许芬芳。似湘娥凝望,敛君山黛,明妃远嫁,作汉宫妆。冷艳谁知,素标难亵,又似夷齐饿首阳。幽雅意,纵写之缣楮,未得毫芒。曾经诸老平章。只一个孤山说影香。便诏书存问,漫招处士,节旄落尽,早屈中郎。日暮天寒,山空月堕,茅舍清於白玉堂。宁淡杀,不敢凭羌笛,告诉凄凉。


居延海树闻莺同作


陈子昂

边地无芳树,莺声忽听新。间关如有意,愁绝若怀人。
明妃失汉宠,蔡女没胡尘。坐闻应落泪,况忆故园春。


胡笳十八拍十八首


王安石

汉家公主出和亲,御厨络绎送八珍。
明妃初嫁与胡时,一生衣服尽随身。
眼长看地不称意,同是天涯沦落人。
我今一食日还并,短衣数挽不掩胫。
乃知贫贱别更苦,安得康强保天性。


荆棘中杏花


谢枋得

墙东荒蹊抱村斜,荆棘狼籍盘根芽。
何年丹杏此留种,小红濈濈争春华。
野人惯见谩不省,独有诗客来咨嗟。
天真不到铅粉笔,富豔自是宫闱花。
曲池芳迳非宿昔,苍苔浊酒同天涯。
京师惜花如惜玉,晓担卖彻东西家。
杏花看红不看白,十日忙杀游春车。
谁家园里有此树,郑重已着重帏遮。
阿娇新宠贮金屋,明妃远嫁愁清笳。
落花萦帘拂床席,亦有飘泊沾泥沙。
天公无心物自物,得意未用相陵夸。
黄昏人归花不语,惟有落月啼栖鸦。


咏史


唐士耻

明皇固英主,开元天下昌。
如何林甫辈,得产无尽殃。
国色真国色,多惑四海慝。
华清宫里人如玉,解唤胡雏起东北。
以此策明妃,远嫁犹为迟。
冤哉毛延寿,尽忠人不知。


咏史诗·汉宫


胡曾

明妃远嫁泣西风,玉箸双垂出汉宫。
何事将军封万户,却令红粉为和戎。


题巫山瞻华亭


邓谏从

崚赠玉削三千丈,翠泼岚光冷相向。
风含太古云气长,变化溟濛纷万象。
阴晴一日肯四时,天籁壑深虚自响。
神山娟妙擢群参,锦绣铺张献奇状。
蟠根积铁泄百川,龙矫蛟翻饶跌宕。
势连三楚此开国,故壘荒宫带溪瀼。
楼台井邑老风烟,环佩清闻驻仙仗。
竹林风味便读易,久与江山为辈行。
鸣弦馀暇豁心眼,戏著飞阑云雨上。
爽明自可达壅蔽,野获又何劳草创。
政和民气长似春,景迥心平过於掌。
片鸿明灭志何杳,黄鹄追随意尤放。
当年李杜经行处,太史银钩刻青嶂。
宝刀珠瑟出耕垦,曲水织腰迷草莽。
牢盆古录杂秦篆,飞动闲摹永平样。
珊瑚交柯炯不蚀,仿佛将军勋业壮。
英雄繁盛随流水,时有竹枝赓牧唱。
孔泉文物起骚经,国色明妃守孤尚。
我家峨眉紫翠间,为爱奇峰甘蒟酱。
秋风野水忆丝蓴,击汰夷犹理烟榜。


梦李白诵竹枝词三叠


黄庭坚

一声望帝花片飞,万里明妃雪打围。
马上胡儿那解听,琵琶应道不如归。


明妃曲


王安石

明妃初嫁与胡儿,毡车百辆皆胡姬。
含情欲语独无处,传与琵琶心自知。
黄金杆拨春风手,弹看飞鸿劝胡酒。
汉宫侍女暗垂泪,沙上行人却回首。
汉恩自浅胡恩深,人生乐在相知心。
可怜青冢已芜没,尚有哀弦留至今。


听赵琴士鸣弦


白玉蟾

我寻屏迹到猿啼,云满山前花满溪。
高峰壁立七十二,风生两腋天可梯。
炼师两鬓东风黑,绀天不流月光白。
檐牙咬雨昨已晴,松幄张空夜瑟瑟。
兴浓抱石玄以轻,得意七弦横玉绳。
膝头指弄响玲玲,灿然夺目三十星。
初如雨滴芭蕉夜,久坐梧桐猿啸罢。
宛然幽涧听鸣泉,偶杂修篁戛清夏。
先疑易水渡荆轲,已转似劝无渡河。
美人金帐别项籍,壮士铁笛吹孟婆。
不然双雉两南北,或者妇牵苏武服。
弦中何似湘妃怨,指下为甚明妃哭。
又非林下感蟏蛸,更匪胡笳叫晚秋。
自然雁声下遥塞,忽觉蝉噪过南楼。
君休弹终我畏听,满怀今古兴亡病。
苍梧云愁虞舜远,鼎湖云出轩辕冷。
一声一声复一声,不管世间银发生。
弹尽天涯夕阳影,又向山中弹月明。
胡长卿,去已久,
韩飞琼,无此手。
玉帝闻未曾,人间空白首。
柳花霏霏满江城,城外海棠红泪倾。
恐君余思更未已,为我春昼闻晴莺。


玉楼春


元好问

惊沙猎猎风成阵,
白雁一声霜有信。
琵琶肠断塞门秋,
却望紫台知远近。
深宫桃李无人问,
旧爱玉颜今自恨。
明妃留在两眉愁,
万古春山颦不尽。

【注释】:
借咏史以抒怀,本是诗人家数,昭君出塞,又是传统的诗歌体裁。但元好问推陈出新,突破了体裁和题材本身的局限,拓宽和加深了同类作品的内涵。
朔风惊沙,白雁掠霜,词人面对荒凉萧瑟的北地风光,俯仰千古,引入昭君出塞的历史画面。“白雁”在这里,不仅点明了时令,而且渲染了情境。白雁一声,报道了霜天的降临,照君就是在这揪心的悲秋时节出塞的 。“琵琶肠断”两句,是悬想昭君出塞的情景。后代传说,昭君戎装骑马,手抱琵琶,一路弹奏着思归的曲调 ,则更把昭君的形象诗意化了 。“ 紫台”,即紫宫,指长安宫廷。
诗人思想的深刻性,主要表现在下片,过片两句说昭君当初寂寞宫中,无人过问,直到决定嫁给呼韩邪单于。“旧爱”句言昭君一向顾惜自己的美艳容颜。“入宫数岁 ,不得见御,积悲怨,乃请掖庭令求行”(引自《后汉书·南匈奴列传》)因此而致远嫁匈奴,故翻自恨其有此“玉颜”也。元好问不像前代诗人或后世戏剧家那样。停留在同情和怨愤的情调,而是透过一层,把目光转向那些没有出塞、因而也不被后代诗人注意的千百宫女。言“深宫桃李,自不只谓昭君一人,不妨理解为:广大闭锁深宫的女子,虽然艳如桃李,却只能空自凋谢。年复一年,花开花落,她们只能伴随着迟迟钟鼓、耿耿星河,终此一生。她们并不比王昭君更幸福,而是同样可悲。结尾两句,词人笔锋又转 。从黛青的远山 ,想到昭君含愁蹙恨的双眉;因为有了前两句的铺垫,昭君就成为当时及后代所有宫女的代表,“万古春山颦不尽”,揭示了昭君悲愤之深,也揭示了这种悲剧的历史延续性。作者所指斥的不是一个汉元帝,他所同情的,也不是一个王昭君,他凭着诗人的直觉意识到,宫女的悲剧乃是封建专制王朝的一种社会病,后人复哀后人 ,此恨绵绵,有如万古春山。
词作的艺术成就,是得力于作者对历史的宏观把握和深刻透视。从表现来看,作者深广的忧愤和沉重的悲凉 ,并不靠夸张的叫嚣和慨叹 ,而是借玉言桃李、青山眉黛这些词的传统意象表现出来的。浏亮宛转的音节,却能造成沉郁顿挫的氛围;绮丽温润的字面 ,却能传达出震撼人心的力量 ,可谓寓刚健于婀娜,变温婉成悲凉。

秋日杂兴


李延兴

飞楼上倚泬寥天,野色荒凉万井烟。
落日荷花白舫外,西风桂树画阑边。
明妃夜泣琵琶月,宛马秋肥苜蓿田。
千古河山几争战,一登高处一潸然。


相关栏目:
  • 唐诗大全
  • 宋词精选
  • 元曲大全
  • 古诗词鉴赏
  • 古诗词考题
  • 先秦诗歌
  • 汉朝诗歌
  • 近当代诗歌
  • 汉赋精选
  • 古诗集锦
  • 古诗词大全 | 唐诗大全 | 宋词精选 | 元曲大全 | 国文文化 | 李白的诗 | 杜甫的诗

    Copyright © 2012-2022 厚学诗词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