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厚学诗词网,祝您阅读愉快!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古诗词 > 古诗集锦

关于描写狼山的诗句

作者:admin来源:厚学诗词网发表于:2020-04-02 19:39:25阅读:101


释知幻

当初不肯住长安,现相须归泗水间。
今日又还思展化,东来海上镇狼山。


送率翁归狼山


吴潜

孤云住处是狼山,云本无心山自閒。
老率似云云似率,等閒飞去又飞还。


二十二日狼山口观兵


陈基

官军野次狼山口,铁骑犀船尽虎灊。
杼轴万家供馈饷,旌旗千里亘江湖。
膝行拟伏诸侯将,面缚行申两观诛。
淮海父兄争鼓舞,将军恐是汉金吾。


燕歌行


高适

开元二十六年,客有从御史大夫张公出塞而还者,作《燕歌行》以示适。感征戍之事,因而和焉。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
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
枞金伐鼓下榆关,旌旗逶迤碣石间。
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
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大漠穷秋塞草衰,孤城落日斗兵稀。
身当恩遇常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
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筋应啼别离后。
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
边风飘飘那可度,绝域苍茫更何有。
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
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注释】:
燕歌行:乐府《相和歌·平调曲》题名。碣石:碣石山,在今河北省昌黎县北。狼山:即狼居胥山,在今内蒙古自治区。三时:即整天。一天分早、中、晚三时。李将军:李广,汉武帝时名将。

【简析】:
这首诗热烈地颂扬了士兵们的英勇爱国精神,同时严厉地抨击了将领们享乐腐败和视士兵生命为儿戏的轻敌冒进,使苦与乐、庄严与无耻形成了鲜明的对此。结句借古喻今,点出朝廷因用人不当所造成的恶果,比一般因靖边而思名将的含义更为深刻。全诗形象鲜明,气势奔放,四句一韵,流转自然。


  《燕歌行》不仅是高適的“第一大篇”(近人赵熙评语),而且是整个唐代边塞诗中的杰作,千古传诵,良非偶然。
  开元十五年(727),高適曾北上蓟门。二十年,信安王李禕征讨奚、契丹,他又北去幽燕,希望到信安王幕府效力,未能如愿:“岂无安边书,诸将已承恩。惆怅孙吴事,归来独闭门”(《蓟中作》)。可见他对东北边塞军事,下过一番研究工夫。开元二十一年后,幽州节度使张守珪经略边事,初有战功。但二十四年,张让平卢讨击使安禄山讨奚、契丹,“禄山恃勇轻进,为虏所败”(《资治通鉴》卷二百十五)。二十六年,幽州将赵堪、白真陀罗矫张守珪之命,逼迫平卢军使乌知义出兵攻奚、契丹,先胜后败。“守珪隐其状,而妄奏克获之功”(《旧唐书·张守珪传》)。高適对开元二十四年以后的两次战败,感慨很深,因写此篇。
  诗的主旨是谴责在皇帝鼓励下的将领骄傲轻敌,荒淫失职,造成战争失败,使广大兵士受到极大的痛苦和牺牲。诗人写的是边塞战争,但重点不在于民族矛盾,而是同情广大兵士,讽刺和愤恨不恤兵士的将军。
  全诗以非常浓缩的笔墨,写了一个战役的全过程:第一段八句写出师,第二段八句写战败,第三段八句写被围,第四段四句写死斗的结局。各段之间,脉理绵密。
  诗的发端两句便指明了战争的方位和性质,见得是指陈时事,有感而发。“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貌似揄扬汉将去国时的威武荣耀,实则已隐含讥讽,预伏不文。樊哙在吕后面前说:“臣愿得十万众,横行匈奴中”,季布便斥责他当面欺君该斩。(见《史记·季布传》)所以,这“横行”的由来,就意味着恃勇轻敌。唐汝询说:“言烟尘在东北,原非犯我内地,汉将所破特余寇耳。盖此辈本重横行,天子乃厚加礼貌,能不生边衅乎?”(《唐诗解》卷十六)这样理解是正确的。紧接着描写行军:“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透过这金鼓震天、大摇大摆前进的场面,可以揣知将军临战前不可一世的骄态,也为下文反衬。战端一启,“校尉羽书飞瀚海”,一个“飞”字警告了军情危急:“单于猎火照狼山”,犹如“看明王宵猎,骑火一川明,笳鼓悲鸣,遣人惊!”(张孝祥《六州歌头》)不意“残贼”乃有如此威势。从辞家去国到榆关、碣石,更到瀚海、狼山,八句诗概括了出征的历程,逐步推进,气氛也从宽缓渐入紧张。
  第二段写战斗危急而失利。落笔便是“山川萧条极边土”,展现开阔而无险可凭的地带,带出一片肃杀的气氛。“胡骑”迅急剽悍,象狂风暴雨,卷地而来。汉军奋力迎敌,杀得昏天黑地,不辨死生。然而,就在此时此刻,那些将军们却远离阵地寻欢作乐:“美人帐下犹歌舞!”这样严酷的事实对比,有力地揭露了汉军中将军和兵士的矛盾,暗示了必败的原因。所以紧接着就写力竭兵稀,重围难解,孤城落日,衰草连天,有着鲜明的边塞特点的阴惨景色,烘托出残兵败卒心境的凄凉。“身当恩遇恒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回应上文,汉将“横行”的豪气业已灰飞烟灭,他的罪责也确定无疑了。
  第三段写士兵的痛苦,实是对汉将更深的谴责。应该看到,这里并不是游离战争进程的泛写,而是处在被围困的险境中的士兵心情的写照。“铁衣远戍辛勤久”以下三联,一句征夫,一句征夫悬念中的思妇,错综相对,离别之苦,逐步加深。城南少妇,日夜悲愁,但是“边庭飘飖那可度?”蓟北征人,徒然回首,毕竟“绝域苍茫更何有!”相去万里,永无见期,“人生到此,天道宁论!”更那堪白天所见,只是“杀气三时作阵云”;晚上所闻,惟有“寒声一夜传刁斗”,如此危急的绝境,真是死在眉睫之间,不由人不想到把他们推到这绝境的究竟是谁呢?这是深化主题的不可缺少的一段。
  最后四句总束全篇,淋漓悲壮,感慨无穷。“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最后士兵们与敌人短兵相接,浴血奋战,那种视死如归的精神,岂是为了取得个人的功勋!他们是何等质朴、善良,何等勇敢,然而又是何等可悲呵!
  诗人的感情包含着悲悯和礼赞,而“岂顾勋”则是有力地讥刺了轻开边衅,冒进贪功的汉将。最末二句,诗人深为感慨道:“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八九百年前威镇北边的飞将军李广,处处爱护士卒,使士卒“咸乐为之死”。这与那些骄横的将军形成多么鲜明的对比。诗人提出李将军,意义尤为深广。从汉到唐,悠悠千载,边塞战争何计其数,驱士兵如鸡犬的将帅数不胜数,备历艰苦而埋尸异域的士兵,更何止千千万万!可是,千百年来只有一个李广,怎不教人苦苦地追念他呢?杜甫赞美高適、岑参的诗:“意惬关飞动,篇终接混茫。”(《寄高使君、岑长史三十韵》)此诗以李广终篇,意境更为雄浑而深远。
  全诗气势畅达,笔力矫健,经过惨淡经营而至于浑化无迹。气氛悲壮淋漓,主意深刻含蓄。“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诗人着意暗示和渲染悲剧的场面,以凄凉的惨状,揭露好大喜功的将军们的罪责。尤可注意的是,诗人在激烈的战争进程中,描写了士兵们复杂变化的内心活动,凄恻动人,深化了主题。全诗处处隐伏着鲜明的对比。从贯串全篇的描写来看,士兵的效命死节与汉将的怙宠贪功,士兵辛苦久战、室家分离与汉将临战失职,纵情声色,都是鲜明的对比。而结尾提出李广,则又是古今对比。全篇“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二句最为沈至”(《唐宋诗举要》引吴汝纶评语),这种对比,矛头所指十分明显,因而大大加强了讽刺的力量。
  《燕歌行》是唐人七言歌行中运用律句很典型的一篇。全诗用韵依次为入声“职”部、平声“删”部、上声“麌”部、平声“微”部、上声“有”部、平声“文”部,恰好是平仄相间,抑扬有节。除结尾两句外,押平韵的句子,对偶句自不待言,非对偶句也符合律句的平仄,如“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碍石间”;押仄韵的句子,对偶的上下句平仄相对也是很严整的,如“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这样的音调之美,正是“金戈铁马之声,有玉磐鸣球之节”(《唐风定》卷九邢昉评语)。  
(徐永年)

次韵盖宰


敖陶孙

大化我虫臂,常时炙牛心。
居然身桔槔,老圃愁汉阴。
简书帝畏人,吏事颇见侵。
千里得蛮语,十生生越吟。
宁为尽一稽,何者可枉寻。
盖公学齐鲁,颇似东海任。
双骭留石涔,兴堞方盘针。
稍传闭关术,抑按娱五禽。
朅来道院中,狼山即知音。
披衣起视夜,欲借北斗斟。
寤言种术孤,渠肯挟策钦。
琅然庭柯句,欲和南风琴。
勾牵老维摩,善哉去来今。
飞潜不同穴,著鞭英隽林。


狼山


崔敦礼

贪恋微官未得閒,二年乡梦绕狼山。
如今真个山中去,不是寻常杳霭间。


挽安岳李令


李流谦

司马家儿何等儿,家居令人撞坏之。
长啸羯奴一绳縻,校三十里嗟已迟。
新亭收涕仅自支,下者朽栋当积危。
君看黄发掩面时,此殆天意非人为。
一时埃壒埋精奇,褐衣怀珍去而违。
老樵携畚动岳只,委体毡庐玉投泥。
向来扪虱气吐霓,元子眼无金篦。
纵狼山林血黔黎,惨澹万古关河悲。
先生异代论盛衰,使当若时未可知。
指挥王谢驱群鸡,狂童岂劳折箠笞。
中兴天子周宣齐,炳燿常武烝民诗。
囊封未报九地归,恨无伟烈光钟彝。
我思若人涕沾衣,太阿不如两钱锥。
鱼复阵石存遗基,故智犹为竖子窥。
斯文未泯神所持,复有英雄发嘘欷。


平阴武愍王挽诗


李东阳

汉家天子亲出师,旌旗如山令不发。
将军意气如蜚熊,腰间宝剑双白虹。
长戈一麾四十万,六合惨淡多悲风。
胡天冥冥夜飞雪,将军奋呼山石裂。
平生铁石旧肝肠,化作乌鸢口中血。
君王龙驳今在途,臣身已死谁为扶。
中兴功业吾岂敢,君王独归臣不返。
裕陵松柏自年年,臣归祔葬桥山边。
英魂或助天飙起,长为狼山扫夕烟。

【注释】:
十有四年秋八月(己巳),胡笳吹尘暗城关。

燕歌行


高适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男儿本自重横行,
天子非常赐颜色。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
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山川萧条极边土,
胡骑凭陵杂风雨。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身当恩遇恒轻敌,
力尽关山未解围。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
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边庭飘飖那可度,
绝域苍茫更何有。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
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君不见沙场征战苦,
至今犹忆李将军。


咏史下·曹操七首


陈普

濮阳火裹又潼关,几度鲸牙虎口间。
铜雀台前闲极目,惊魂犹绕白狼山。


通州


陈基

渡江潮始平,入港涛已落。
泊舟狼山下,远望通州郭。
前行二舍余,四野何漠漠。
近郭三五家,惨澹带藜藿。
到州日停午,余暑秋更虐。
市井复喧嚣,民风杂南朔。
地虽江海裔,俗有鱼盐乐。
如何墟里间,生事复萧索。
原隰废不治,城邑靳可托。
良由兵兴久,羽檄日交错。
水陆飞刍粟,舟车互联络。
生者负戈矛,死者弃沟壑。
虽有老弱存,不足躬钱嵒。
我军实王师,耕战宜并作。
惟仁能养民,惟善能去恶。
上官非不明,下吏或罔觉。
每观理乱原,愧乏匡济略。
抚事一兴慨,悲风动寥廓。

【注释】:
(以下皆辛丑岁张士信出镇淮安,敬初以左右司员外郎往
参其军事而作也。)

卖鱼湾


文天祥

风起千湾浪,潮生万顷沙。
春红堆蟹子,晚白结盐花。
故国何时讯,扁舟到处家。
狼山青两点,极目是天涯。


游狼山寺(三首)


陈基

天风吹上狼山顶,看见扶桑日出初。
淮海北来吞两楚,江湖南去控三吴。
珠宫贝阙冯夷宅,古木苍藤帝释居。
为访祖龙鞭石处,拇窠履迹定何如。¤


长江送别图送周平叔之通州丞


成廷珪

福山苍苍倚天碧,狼山巉巉生铁色。
两山当江作海门,力尽神鞭驱不得。
沧波万里从西来,楚尾吴头天一壁。
阴风转地鲸怒翻,黑雾连空龙起立。
来舟去楫不敢动,袖手旁观唯叹息。
扶桑浴日飞上天,百怪潜消杳无迹。
水光镜净山亦佳,目送云帆高百尺。
青霄要路君既官,白首穷途我犹客。
烟中隐隐见孤城,令我思乡心转剧。
《骊驹》歌罢将奈何,倚杖江南望江北。


送安丰尉丁梦符归霅川因简之晦兄弟时寓崇


敖陶孙

世纷何豫人,直作走千里。
寒压破虎鞯,霜风杀淮苇。
能来得吾愿,连夜灯花喜。
矫矫将军力,一日破万纸。
填胸龙豹韬,政坐毛锥子。
区区寄人幕,谁访习鉴齿。
相见各挽须,士穷乃如此。
吾谋适不用,步到狼山趾。
荒村围海气,尖城如卧已。
幸当小盘旋,长袖为君起。
回首叫周郎,湟水面欲死。
往者城南杜,钿车凑流水。
胡然落此地,伴客歌快耳。
吾徒离阔好,见即裂其眦。
中年迫婚宦,官事漫不理。
关心且诗酒,瓮面拨寒蚁。
如闻董召南,犬鸡封石髓。
感君好兄弟,行当访虚址。
雍丘且忽念,将星落寒紫。
送归无好语,凉月挂鲸尾。
君行定过潘,茶鼎面曲几。
因这启三请,问酒所以止。

【注释】:
原题:送安丰尉丁梦符归霅川因简之晦兄弟时寓崇川报因寺


登雄州南门偶书呈知府张皇城


陈襄

城如银瓮万兵环,怅望孤城野蓼间。
池面绿阴通易水,楼头青霭见狼山。
渔舟掩映江南浦,使驿差池古北关。
雅爱六韬名将在,塞垣无事虎貔间。


短歌行赠武河汤将军擢镇狼山


俞大猷

蛟川见君蛩然喜,虎须猿臂一男子。
三尺雕弓丈八矛,目底倭奴若蚍蚁。
一笑遂为莫逆交,剖心相示寄生死。
君战蛟川北,我战东海东。
君骑五龙马,我控连钱骢。
时时戈艇载左馘,岁岁献俘满千百。
功高身危古则然,谗口真能变白黑。
赭衣关木为君冤,君自从容如宿昔。
顾我无几亦对簿,狱中悲喜见颜色。
君相圣明日月悬,谗者亦顾傍人言。
贷勋使过盛世事,威弧依旧上戎轩。
君今耀镇狼山曲,云龙何处更相逐。
春风离樽不可携,短歌遥赠亦自勖。
与君堕地岂偶然,许大乾坤着两足。
一度男儿无两身,担荷纲常忧覆泬。
皓首期君共努力,秋棋胜着在残局。
燕然山上石岩岩,堪嗟近代无人涘。
与君相期瀚海间,回看北斗在南关。
功成拂袖谢明主,不然带砺侯王亦等闲。


泊福山港


崔敦礼

我舟欲渡风伯嗔,卷帆夜泊沧江津。
江声拍枕冷不寐,起看河汉无纤尘。
须臾风定水波伏,江妃涌起明月轮。
船头把酒问明月,瓜丘枌社难忘情。
狼山咫尺望可到,一水隔我三家村。
明月问之寂无语,寒光耿耿如相亲。
明朝转柂好风色,月晕北开箕有灵。


醉蓬莱·问东州何处


陈瓘

问东州何处,境胜人幽,两俱难得。狼山相望,有高堂千尺。妙曲轰空,彩云翻袖,乐奏壶天长日。笑我飘然,蓬窗竹户,只延山色。拟棹觥船,径冲花浪,直造雕筵,共醺仙液。仍乞蟠桃,向庐山亲植。未举江帆,早逢淮雁,问故人踪迹。远老池边,陶翁琴里,此情何极。


琴曲歌辞·昭君怨


梁氏琼

自古无和亲,贻灾到妾身。胡风嘶去马,汉月吊行轮。
衣薄狼山雪,妆成虏塞春。回看父母国,生死毕胡尘。


相关栏目:
  • 唐诗大全
  • 宋词精选
  • 元曲大全
  • 古诗词鉴赏
  • 古诗词考题
  • 先秦诗歌
  • 汉朝诗歌
  • 近当代诗歌
  • 汉赋精选
  • 古诗集锦
  • 古诗词大全 | 唐诗大全 | 宋词精选 | 元曲大全 | 国文文化 | 李白的诗 | 杜甫的诗

    Copyright © 2012-2022 厚学诗词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