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厚学诗词网,祝您阅读愉快!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古诗词 > 古诗集锦

关于芙蓉的诗句

作者:admin来源:厚学诗词网发表于:2020-03-05 23:45:10阅读:88

将赴天平职书怀寄翰林从兄


曹邺

居处绝人事,门前雀罗施。
谁遣辟书至,仆隶皆展眉。
匹马渡河洛,西风飘路歧。
手执王粲笔,闲吟向旌旗。
香晚翠莲动,吟余红烛移。
开口啖酒肉,将何报相知?
况我魏公子,相顾不相疑。
岂学官仓鼠,饱食无所为。
白露沾碧草,芙蓉落清池。
自小不到处,全家忽如归。
吾宗处清切,立在白玉墀。
方得一侍座,单车又星飞。
愿将门底水,永托万顷陂。


晚过敷水驿却寄华州使院张郑二侍御


窦牟

春雨如烟又若丝,晓来昏处晚晴时。仙人掌上芙蓉沼,
柱史关西松柏祠。几许岁华销道路,无穷王事系戎师。
回瞻二妙非吾侣,日对三峰自有期。


和令狐相公言怀寄河中杨少尹


刘禹锡

章句惭非第一流,世间才子昔陪游。吴宫已叹芙蓉死,
边月空悲芦管秋。任向洛阳称傲吏,苦教河上领诸侯。
石渠甘对图书老,关外杨公安稳不。


答寄芙蓉冠子


王建

一学芙蓉叶,初开映水幽。虽经小儿手,不称老夫头。
枕上眠常戴,风前醉恐柔。明年有闺阁,此样必难求。


水调歌头·把酒对斜阳


杨炎正

把酒对斜日,无语问西风。胭脂何事,都做颜色染芙蓉。放眼暮江千顷,中有离愁万斛,无处落征鸿。天在阑干角,人倚醉醒中。
千万里,江南北,浙西东。吾生如寄,尚想三径菊花丛。谁是中州豪杰,借我五湖舟楫,去作钓鱼翁。故国且回首,此意莫匆匆。

【注释】:
杨炎正是一位力主抗金的志士,由于统治者推行不抵抗政策,他的卓越才能、远大抱负无从施展。这首词通过对自家身世的倾诉,来表达他那忧国忧民的爱国热情。真实地表现了他那种感时抚事、郁郁不得志的心理活动。虽然这首词哀怨伤感是主要氛围,但作者并非完全消沉,一蹶不振。全词立意拣句不同一般,豪放、沉郁而又风姿卓约,艺术上有其特殊之处。
词的上片,写怀才不遇、壮志难酬之愁思,悲壮而沉郁。起首两句,轻描淡写愁态,夕阳西斜,词人手持酒杯,临风怀想,突发奇问。斜日,除了实写景物,点明时间外,同时还有虚写年华流逝之意,暗寓岁月蹉跎、青春不再的感慨。“无语问西风”,谓所问出之于心而不宣之于口。所问者西风,除了点明秋令外,也有与上句的“斜日”同一寓意。这两句是对仗,使人不觉。接下来“胭脂”两句,自然是发问的内容。“芙蓉”是荷花,这里指秋荷。梁昭明太子《芙蓉赋》说它“初荣夏芬 ,晚花秋曜”。花色红艳,所以词人问西风:为什么(你把)所有的胭脂都做了颜料去染秋荷了(染得它这样红)?正如东风是春花的主宰一样,西风也是秋花的主宰,至少词人在这里是这样认为的 。这一问自然是怪诞而无理。又何以有此一问?
词人来到江边,见秋江上满眼芙蓉,红艳夺目,与其时自家心境大相径庭,所以心里嘀咕,产生了这样奇怪的想头,正如伤春的人,责怪花开鸟鸣,可谓推陈出新之笔 ,以此暗写愁怀,颇为沉郁。“放眼暮江千顷”句,补出上文见芙蓉时己在江边,不疏不漏,“暮”字又回应“斜日” 。这千顷大江 ,“中有离愁万斛,无处落征鸿”,转出写愁正题 。以往文人写愁,方式较多:李煜以“一江春水向东流”(《虞美人》)喻之;贺铸以“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青玉案》)喻之 ;李清照以“双溪舴艋舟,载不动”(《武陵春》)喻之 ;皆构思新颖,设想奇特。这里,词人化用庾信“谁知一寸心,乃有万斛愁”(《愁赋》)句,以“万斛”言愁之可量,量而不尽,使抽象无形之愁,化为形象具体之物,比喻妥贴、生动。紧接着“无处”一句,再次极言愁之多,强化愁情:离愁满江,竟连飞鸟立足栖息的地方都没有,何况人呢?愁之无边无际,由此可以想见,真是凄恻悲凉至极。这一句在上面两句的形象比拟基础上对愁情加以浓笔重抹,直至写足写透。以上七句 ,分作四层写壮志未酬之愁情。
从淡笔轻写到暗笔意写,再转为明笔直写,最后又加以浓笔重写,层层递进,层层渲染。在这淡浓、明暗的映衬中,愁情愈发显得强烈、鲜明。当时,词人已三十四岁了,仍然是一介布衣。满腹经世之才,无处施展 ,怎不使人愁肠寸断。这种“报国欲死无战场”的悲壮沉郁之情,至此淋漓尽致,达到高潮。于是在笔墨酣畅之后,词人又出以淡笔 ,使语气变得平缓。
“天在阑干角,人倚醉醒中 ”:暮色苍茫,唯有阑干的一角还可见一线天光 ;倚着阑干,愁怀难遣。“醉醒中” ,非醉非醒 、似醉仍醒的状态,是把酒浇愁(醉)而后放眼观物(醒)情貌的捏合,与东坡《江城子》词“梦中了了醉中醒”句所说的相近。词人饮酒之所以醉,是由于内心积郁,愁肠百结 ;而仍醒,是因为胸中块垒难平,壮志未酬。两句一边收束上片的离愁别绪,一边又启下片的心理矛盾。结构上显得变化多端,感情上也顿挫有致,视象上又现出一幅落拓志士的绝妙画图。
下片,词人即调转笔锋,着重刻画报国与归田的心理矛盾。开合张弛,忽纵忽擒。首先是过片三句承接上片意脉,由词人自言其人生道路:客游他乡,披风戴雨,萍踪浪迹,飘泊不定;接着,由此发出人生如寄的感叹,化用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三径就荒,松菊犹存 ”的诗意,寄寓田园之思。并且紧跟问句,愤然发问:谁是国中豪杰?答语显然:国中豪杰舍我其谁!而英雄又何处可用武?无奈,请助我浪迹江湖的舟楫;我愿效法范蠡大夫,做个钓鱼隐士。把退隐心情表现得委婉有致而又酣畅淋漓,渲染得十分饱满。这几句真实反映了词人遭受了人生的种种挫折,抱负未得施展,理想不能实现,从而憔悴失意,无可奈何的苦衷 。《登多景楼》一词有“可怜报国无路,空白一分头”、“此意仗江月,分付与沙鸥 ”,坦露的也正是这种思想。这种思想在当时的爱国志士中带有普遍性和典型性。辛弃疾与之唱和的词中就有“倦游欲去江上,手种桔千头 。”这些发自内心深处的感慨和悲愤,饱含着多少辛酸苦辣。最后两句,笔调顿挫。在那股去国离家 ,退隐田园的感情洪流奔腾汹涌之时,骤然放下闸门。从而强烈表现了词人立志报效国家的拳拳之心;倾吐了对故国山河的无限眷恋;形象生动地再现了词人既欲摆脱一切,又彷徨无地的心态,以及憨厚、忠悃的性情。它与屈原“忽临睨夫旧乡,仆夫悲余马怀兮 ,蜷局顾而不行”(《离骚》)的爱国精神一脉相承。
综上所述 ,这是一首十分明显的感怀秋日的词。作者与辛弃疾是至交。人品 、气节十分相似,词品、格调也很相近。1178 年(即淳熙五年),杨炎正与辛弃疾共同乘舟路过镇江、扬州,曾写下有名的《水调歌头·登多景楼》,抒发报国无路、虚度光阴的苦楚。《登多景楼》与本词内容相似,词情亦颇有相通之处,可以对照着看。

园中锦被花始开一枝红白二色赵守以二诗见报


郑刚中

机上红,江头红,其织共濯皆春风。
平铺岂是宝刀剪,怯日尚用轻烟笼。
何人不置芙蓉账,置向山园寂寞中。
欲寻诗句赞天巧,乱蘤秀发诗不工。
一枝和露奉明牧,知我陋室非所容。
果然花去玉为报,琐细换得光玲珑。
颓然只拥公孙布,晓枕不知传鼓钟。

【原题】:
园中锦被花始开一枝红白二色赵守以二诗见报依韵答之

游天竺寺有怀谢康乐


李奎

秋光澹岩岫,入谷闻晨钟。
白云嵌紫芝,峰朵开芙蓉。
林香昼自结,夹道罗长松。
沙广草烟薄,溪深花露浓。
梵岭郁飞鹫,咒潭降毒龙。
闲禽互交语,道侣时相从。
久矣悟空寂,斋心礼金容。
精庐隐暮色,蔬食修珍供。
还憩崖亭上,永怀高人踪。


紫云曲


四锡

沈沈鸾殿垂珠箔,祥烟瑞气含楼阁。
三十六宫明月中,夜静无风花自落。
宝屏珠帐一梦时,灵仙初降趋丹墀。
烟衣霞绶赤瑛佩,钧天乐部前参差。
合奏铿锵向金屋,云是仙乡紫云曲。
朱弦远召舜湘灵,凤管应呼秦弄玉。
天汉星流夜既阑,露零珠树彤庭寒。
芙蓉枕上梦初觉,犹闻庭际声珊瑚。
上晓五音十二律,仙曲记持心历历。
金线龙头红玉笛,新声吹得情飘逸。
应是夔襄乐府魂,翻得雅音闻至尊。
俾与霓裳羽衣曲,递相奏向梨花园。


鱼离池


薛涛

跳跃深池四五秋,常摇朱尾弄纶钩。
无端摆断芙蓉朵,不得清波更一游。


余为华阳违法三直事制置使公牧都漕两使者以


程公许

拄笏西山兴已浓,蚌溪邀我采芙蓉。
客游旧有诗盟在,迷惘冷新添野庸。
世路今方悲梗塞,家山暂许乐从容。
等间袖手棋枰外,紫电中宵掣剑锋。

【原题】:
余为华阳违法三直事制置使公牧都漕两使者以文字辱知不尽责以吏也好满戍拟濛阳丞归亲旁范使者为改註左纲学官虐病再作示邓就戍面二诗呈见工及诸友

鹊桥仙 浙省李参政燕予杭之白塔寺,南庑乐


卢挚

,遂醺然而归。翌日,载酒西湖,春宴已伺於舟中矣。大参公谓邓不可无江山画图,楼台烟雨。满意云间金缕。饶他苏小更风流,便怎似、贞元旧谱。西湖载酒,薰南清暑。弭棹芙蓉多处。醉扶红袖听新声,莫惊起


无题四首


李商隐

(其一)
来是空言去绝踪,
月斜楼上五更钟。
梦为远别啼难唤,
书被催成墨未浓。
蜡照半笼金翡翠,
麝熏微度绣芙蓉。
刘郎已恨蓬山远,
更隔蓬山一万重。

(其二)
飒飒东风细雨来,
芙蓉塘外有轻雷。
金蟾啮锁烧香入,
玉虎牵丝汲井回。
贾氏窥帘韩掾少,
宓妃留枕魏王才。
春心莫共花争发,
一寸相思一寸灰。

(其四)
何处哀筝随急管,
樱花永巷垂杨岸。
东家老女嫁不售,
白日当天三月半。
溧阳公主年十四,
清明暖後同墙看。
归来展转到五更,
梁间燕子闻长叹。



王十二兄与畏之员外相访,见招小饮,时予以悼亡日近,
不去,因寄。

谢傅门庭旧末行,
今朝歌管属檀郎。
更无人处帘垂地,
欲拂尘时簟竟床。
嵇氏幼男犹可悯,
左家娇女岂能望?
愁霖腹疾俱难遣,
万里西风夜正长。


送监丞家同年守简池三十韵


洪咨夔

去年为君来,明廷峙鸾鹄。今年为亲归,蚕市苦思蜀。
扶舆出修门,万里宛在目。大江六月寒,风饱帆数幅。
金山如幽人,杜蘅缭荷屋。采石如壮士,铁骑明鋈续。
五老烟光开,九华云气矗。如王公大人,冠冕而佩玉。
大孤狷介甚,赤壁清旷足。黄鹤侠者流,隽放不容束。
英雄古荆州,霜月耿乔木。寂寞三闾亭,风露落秋菊。
阳台峰十二,森拱峡江曲。高标耸赤松,绝槩凛孤竹。
或如汉汲黯,抗直敢掁触。又如唐真卿,峻絜不受辱。
瞿唐滟滪堆,一柱轧坤轴。溃城睢阳孤,钩党林宗独。
水石明边酌,苹蓼佳处宿。宽作几月程,迎面峨眉绿。
世道淡有味,人生平为福。江山无愧容,草木有余馥。
试剑信雄拔,易简更清沃。虎蛇方横道,有此廉平牧。
相如驷马贵,长孺一翁秃。明河隔黄姑,碧落杳飞鹜。
独复即无妄,多识乃大畜。岁晏以为期,仁亦在乎熟。
木末老芙蓉,阑干深苜蓿。邮签莫厌娄,瑟僴尉淇奥。


朝中措 次韵同官约瞻叔兄(□□)及杨仲博()


魏了翁

玳筵绮席绣芙蓉。客意乐融融。
吟罢风头摆翠,醉余日脚沈红。
简书绊我,赏心无托,笑口难逢。
梦草闲眠暮雨,落花独倚春风。

【注释】:
这首词是作者面对绽放的牡丹写下的词,表达了作者抱才不遇的抑郁之情。上片首句描写筵席的丰盛而精美,“玳 ”、“绮”、“绣芙蓉”都是席面装饰,高妙华贵,形容的是筵席的至盛至精。设此筵席,意在赏郡圃中的牡丹(称“郡圃”,当是任知州时事)。华筵而赏名花,在座诸公自然是其乐融融,因此次句写“客意乐融融”。“吟罢”两句,进一步写宾客筵宴之乐。“摆翠 ”、“沉红”,一是写牡丹叶在清风中摇摆,翠绿欲滴 ,一是牡丹花在斜阳映照下甜润绯红。“沉红”,既是写花 ,又是写“ 日脚”西沉,落霞夕照,从而表达出筵宴时间较长,与“ 醉馀 ”、“吟罢”相应。这两句在表达感情方面,也能给人以由明快而至深沉的层次感。
“沉红”一句,为下片的抒情奠定了感情的基调。
这种对花设筵,其乐融融本是旧时士大夫的常事,诗词中多有表现,在魏了翁的词中也多有其例,所以这种题材没有特别突出之处。
下片一反上片华筵美景其乐融融的情调,以独特之笔,抒发作者自己身沉宦海、欲归不能的厌倦心情。魏了翁先后多次出任知州府,曾连续十七年不在朝中;他曾出任汉州(州治在雒县,今四川广汉)、眉州(今四川眉山 )、泸州(今属四川)等地方长官。晚年又出任绍兴府、福州知府,皆兼本路安抚使。因此公事繁剧,极费心力 。因此下片开头就说“ 简书绊我”。“简书 ”即公牍。“ 绊我 ”二字,已表现了作者对“简书 ”的厌倦和欲脱不能的烦闷。在这种心情下,作者即使身处华筵赏名花“ 客意乐融融”的场合下,仍然是“ 赏心无托,笑口难逢”。然而,作者的心曲到底是什么呢?
词的结句,表明了作者的心志。即像“梦草”那样闲眠于暮雨里 ,像落花那样独倚于春风之中。“梦草”,是神话中的一种草,这里作者取用“梦草”“落花”,意象衰飒,取意消沉 ,词境苍凉,寓含自己的身世之感。作者的仕途是坎坷的。在他出仕期间,前有韩侂胄擅权,接着有史弥远专政;而他又是一位敢于揭露时弊,欲以理学治国的人。所以屡受排斥,以致积忧成疾,数次上疏请求引退,可又偏偏得不到批准,因此非常苦闷。他的这种苦闷,在这首词中得到了真实地表现。
魏了翁的这首词,风格清旷,意境优美,清疏中流露出词人淡淡的郁闷、忧愁之感,犹如一杯浓茶微苦,却很有风味。

和广德宋宰喜雨


虞俦

一雨丰年兆可探,全胜雪瑞白成三。
偏怜令尹关心切,喜对农夫洗汗渐。
秔稻秀畦欣绿润,芙蓉依水媚红酣。
词源顿遣如泉涌,酒量悬知似海涵。


瑞鹧鸪


赵彦端

芙蓉池馆一重重。留得黄花寿斝中。春到小春如有信,月临良月正相同。芝兰美应瑶阶瑞,苹藻香吹翠沼风。此夜隔墙闻凤管,人间元自胜蟾宫。


赠写真求赞者


方信孺

行乐顿因人事懒,坐忘常觉世缘轻。
琴清临水容鱼听,篁暖当筵学凤鸣。
便道登仙岂欺我,芙蓉花绕桂林城。


与二三友游天庆观


陈耆卿

适兴相携步晚凉,琳宫因得纵徜徉。
月翻杨柳尽头影,风擢芙蓉闹处香。
纵论从来难得友,清游似此喜逢场。
石栏坐久笑分袂,无酒浑疑在醉乡。


沁园春·秋岂悲人


李曾伯

秋岂悲人,人不悲秋,比春更浓。有蕙兰丰度,尚存芳菊,牡丹文献,犹在芙蓉。举蟹持醪,得鲈作鲙,晋宋间人有此风。休轻笑,彼柴桑傲吏,龌龊篱东。
携壶与客还逢。愿时许先生杖屦从。叹尘踪如寄,鸥凫江海,性真聊适,蜩晏鸟蒿蓬。刮眼青天,惊心黄叶,立尽梧桐月正中。凄然久,看物情终竟,不心春容。


塞翁吟·院宇临池水


杨泽民

院宇临池水,桥边绕水胧?。桥左右,水西东。水木两芙蓉。低疑洛浦凌波步,高如弄玉凌空。叶百叠,蕊千重。更都染轻红。冲冲。能消尽,忧心似结,看艳色、浑如梦中。为爱惜芳容未尽,好移去,满插家园,特与培封。年年对赏美质,朝朝披玩香风。


相关栏目:
  • 唐诗大全
  • 宋词精选
  • 元曲大全
  • 古诗词鉴赏
  • 古诗词考题
  • 先秦诗歌
  • 汉朝诗歌
  • 近当代诗歌
  • 汉赋精选
  • 古诗集锦
  • 古诗词大全 | 唐诗大全 | 宋词精选 | 元曲大全 | 国文文化 | 李白的诗 | 杜甫的诗

    Copyright © 2012-2022 厚学诗词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