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厚学诗词网,祝您阅读愉快!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古诗词 > 古诗集锦

含流离的诗句

作者:admin来源:厚学诗词网发表于:2020-05-04 18:48:44阅读:188

赠大猷


王洋

棲迟下国伤蹉跎,更生父子交琢磨。
雀罗门外宾客省,三膻堂中经史多。
菑川起奉太常策,风雅先入光禄科。
人间盛事有如此,东平江夏今如何。
一廛聊寄吴山曲,白柄长镵斸黄独。
饮从野老自有馀,饭在先生长不足。
人言功名难力取,我意功名要勤苦,
分明经训是菑畲,谁道今人不如古。
山阳隐士家传饥,长身季子今流离。
闻君酬唱得此客,牧儿贩妇哦新诗。
我将六十筋骨羸,形骸行赴沟壑期。
如君名遂尚可见,幅巾他日期追随。


书睢阳事後


黄庭坚

莫道睢阳覆我师,再兴唐祚匪公谁。
流离颠沛义不辱,去就死生心自知。
政使贺兰非长者,岂妨南八是男儿。
乾坤震荡风尘晦,愁绝宗臣陷贼诗。


覆杯池


马之纯

当初一马过江来,幕府山头刈草莱。
无数流离未安集,几多政事合图回。
只应早起观庭燎,安得时常近酒杯。
江左中兴仗谁力,一池春水泛新醅。


伍相公库存丁亥被燬


连文凤

芦中人,芦中人,
渔父相逢浔水津。一言慷慨辞宝剑,
江空月白波粼粼。被发佯狂乞吴市,
状貌不类流离民。博浪铁椎袖入手,
留侯切切志在秦。逾淮涉泗扫荆阙,
死龙鞭笞无完鳞。日暮途穷快逆施,
愤怒激烈忘君臣。堂堂庙食几千祀,
一夕化作风中尘。吴山落照秋风老,
草木黤惨无余春。天道茫茫忽今古,
世事渺渺如云轮。芦中人,
芦中人,生为公相死为神。
何时拔刀斫脍痛饮松江醇。


六歌


文天祥

有妻有妻出糟糠,自少结发不下堂。
乱离中道逢虎狼,凤飞翩翩失其凰。
将雏一二去何方,岂料国破家亦亡,不忍舍君罗襦裳。
天长地久终茫茫,牛女夜夜遥相望。
呜呼一歌兮歌正长,悲风北来起徬徨。
有妹有妹家流离,良人去后携诸儿。
北风吹沙塞草凄,穷猿惨淡将安归。
去年哭母南海湄,三男一女同嘘欷,惟汝不在割我肌。
汝家零落母不知,母知岂有暝目时。
呜呼再歌兮歌孔悲,鹡鴒在原我何为。
有女有女婉清扬,大者学帖临钟王,小者读字声琅琅。
朔风吹衣白日黄,一双白璧委道傍。
雁儿啄啄秋无粱,随母北首谁人将。
呜呼三歌兮歌愈伤,非为儿女泪淋浪。


司马温公挽词四首


苏辙

白发三朝旧,青山一布衾。
封章留帝所,德泽在人心。
未起讴吟切,来归顾托深。
杨公不久住,天意定难忱。
决策传贤际,危言变法初。
纷纷看往事,一一验遗书。
富贵终何有,清贫只自如。
西州不忍过,行哭便回车。
区区非为己,恳恳欲忘生。
力尽心终在,身亡势亦成。
遗民抛剑戟,故老半公卿。
魏丙生前友,俱传汉相名。
少年真狷浅,射策本粗疏。
欲广忠言地,先收众弃余。
流离见更化,邂逅捧除书。
赵孟终知厥,他人恐骂予。


乙卯仲春丁奠毕作王颂一首呈承祭之王颂曰


赵汝腾

於穆素王,天纵将圣。
小用于鲁,振挈纲领。
莱兵面却,齐人退听。
三都隳奸,两观锄佞。
市无饰贾,朝无乱政。
少壮悉逊,道涂不竞。
曲阜大治,诸侯交儆。
女乐间之,可以出迸。
俟膰不至,于卫之境。
留不暖席,去复俄顷。
秘围于匡,幸释以甯。
归主蘧瑗,耻居次乘。
彷徨过宋,流离在郑。
{左鬼右隹}恶羽礼,木不留影。
立郭东门,累然谁省。
在陈徘徊,弗授寸柄。
河水洋洋,不渡者命。
蒲盟止兵,蔡惧设穽。
楚尼书社,彼哉谗胜。
辙环靡归,不容何病。
十有四年,鲁复来聘。
亦莫果用,六经是订。
易系礼编,诗删书定。
私淑三千,弦歌雩咏。
维持太极,与天地并。
贤於尧舜,功用之盛。
专飨南面,此感彼应。
笾豆牲牢,庭燎辉映。
万有千载,垂于祀令。
承祭儒绅,孰取不敬。
何以事之,存心养性。


述怀


杜甫

去年潼关破,妻子隔绝久。今夏草木长,脱身得西走。
麻鞋见天子,衣袖露两肘。朝廷愍生还,亲故伤老丑。
涕泪授拾遗,流离主恩厚。柴门虽得去,未忍即开口。
寄书问三川,不知家在否。比闻同罹祸,杀戮到鸡狗。
山中漏茅屋,谁复依户牖。摧颓苍松根,地冷骨未朽。
几人全性命,尽室岂相偶。嶔岑猛虎场,郁结回我首。
自寄一封书,今已十月后。反畏消息来,寸心亦何有。
汉运初中兴,生平老耽酒。沉思欢会处,恐作穷独叟。

【鹤注】此当是至德二载夏,拜拾遗后作。王彦辅曰:阮籍有《述怀》诗。

  去年潼关破①,妻于隔绝久②。今夏草木长③,脱身得西走。麻鞋见天子④,衣袖见两肘⑤。进行慜生还,亲故伤老丑⑥。涕泪受拾遗⑦,流离主恩厚⑧。柴门虽得去⑨,未忍即开口⑩。

  (此受职行在,而回念室家也。《杜臆》:草木丛长,故可潜身西走,挥涕受官,以流离而感主恩也,故不忍开口言归。)

  ①杜氏《通典》:潼关,本名冲关,言河流所冲也。②《洛阳伽蓝记》:土风隔绝。③陶潜诗:“孟夏草木长。”④王睿《炙毂子》:夏商以草为屩。左氏曰:扉,屨也。至周以麻为,谓之麻鞋,贵贱通著。《颜氏家训》:“麻鞋一屋。”⑤《庄子》:原宪捉襟而肘见。⑥魏文帝《与吴质书》:“亲故多离。”阮籍诗:“夕暮成老丑。”⑦蔡琰《笳曲》:“涕泪交垂。”《通典》:武后置左右拾遗二人,掌拱奉讽谏。公本传:至德二年,亡走凤翔,谒上,拜左拾遗。【钱笺】甫拜拾遗。在至德二载五月十六日,命中书侍郎张镐赍符告谕。今湖广岳州平江县裔孙杜富家,尚藏此敕。敕用黄纸,高广皆可四尺,字大二寸许,年月有御宝,宝方五寸许。⑧《诗》:“流离之子。”王褒《讲德论》:“主恩满溢。”⑨陶潜诗:“长吟掩柴门。”⑩《南史》:郑灼梦与皇侃遇于途,侃谓曰:“郑郎开口。”

  寄书问三川①,不知家在否?比闻同罹祸,杀戮到鸡狗②。山中漏茅屋③,谁复依户牖④。摧颓苍松根⑤,地冷骨未朽⑥。几人全性命⑦,尽室岂相偶⑧。.岑猛虎场⑨,郁结回我首⑩。

  (此寄书至家,恐其遭乱难保也。【朱注】《通鉴》:禄山初反,自京畿、廊坊至于岐陇皆附之。时所在寇夺,故以家之罹祸为忧。破屋谁依,室无人矣。摧颓骨冷,死者久矣。居民稀少,故猛虎纵横。)

  ①魏文帝诗:“寄书浮云往不还。”旧注:“三川在鄜州南,公之家寓焉。”②《淮南子》:“赋敛无度,杀戮不止。”《汉·献帝纪》:董卓悉烧长安宫庙、官府,,二百里内室屋荡尽,无复鸡犬。③庾信《小园赋》:“穿漏茅茨。”..④鲍照诗:“开轩当户牖。”⑤曹植诗:“何意念摧颓。”⑥江淹《去故乡赋》:“宁归骨干松柏。”⑦《出师表》:“苟全性命于乱世。”⑧《左传》:“尽室以行。”⑨陆厥诗:“.岑郁上干。”⑩《楚辞》:“独郁结其谁语。”

  自寄一封书①,今已十月后②。反畏消息来,寸心亦何有③。汉运初中兴,生平老耽酒④。沉思欢会处⑤,恐作穷独叟。

  (末伤家信杳然,又恐存亡莫必也。书断则疑,书来则畏,正恐家室尽亡,将来欢会之处,反成穷独之人耳。此章前二段各十二句,末段八句收。)

  ①《越世家》:陶朱公为一封书,遗故所善庄生。②赵次公曰:十月,谓自去年寄书已经十月,非指孟冬之十月。公往问家室,在闰八月初吉,此诗尚在闰月之前。③谢灵运诗:“寸心若不亮。”④《晋书》:阮咸耽酒浮虚。⑤曹植诗:“欢会难再遇。”申涵光曰:“麻鞋见天子,衣初露两肘”,一时君臣草草,狼籍在目。“反畏消息来,寸心亦何有”,非身经丧乱,不知此语之真。此等诗,无一语空闲,只平平说去,有声有泪,真三百篇嫡派,人疑杜古铺叙太实,不知其淋漓慷慨耳。
-----------仇兆鳌 《杜诗详注》-----------

和昌言官舍十题·石榴花


司马光

灵根逐汉臣,远自河源至。
流离遍中壤,今兹尽苗裔。
畏日助殷红,冻雨涤浓翠。
宜携避暑客,花下纵横醉。


寿傅忠简


陈宓

一阳初起黄钟宫,红日出海光曈曨。
天高地下气久雺,万物闭塞如惛懵。
造化环复极则通,天于此时生我公。
公之累世载孝忠,受天问气和冲融。
聚为文章发鸿蒙,一门二季继乃翁。
平生济民愿力洪,要令飞走毋置笼。
出殿大邦眷弥隆,富沙千里无疲癃。
京口移镇事益丛,流离满目罗羁穷。
公为不食摩其躬,沟壑百万俱恩蒙。
刻身节用财自丰,所至露积民力充。
民方慕公如阜螽,上章力去横飞鸿。
公以止足厉颓风,其如夏夷望肤功。
晚作一第方帘栊,头白丹心尚宸枫。
愿公之寿等华嵩,我宋社稷长尊雄。
嗟予小子最倥侗,公安取此不言鬷。
知己之恩大穹窿,当期报效如纖塳。
吟诗劝侑酒一中,愧我才浅难为工。


和王夷仲咏施粥


吴芾

伊昔岂无旱,赫日流金石。
伊昔岂无水,巨浸连天白。
未若去岁风,飘忽几终夕。
时方属新秋,稻子半黄赤。
倏然卷地来,一扫不遗力。
但觉田亩空,不见仓箱积。
余祸及吾民,来春有饥色。
巡门粥妻子,不足充贵籴。
往往成流离,有家归不得。
我方还里闾,正值此艰厄。
有心怀拯救,不寐欲通昔。
念无捐廪人,此意空愤激。
民饥犹己饥,吾宁忍独食。
作糜倒瓶粟,恨不及九百。
纠合族与隣,乐从有吾叔。
岂但一时利,永作他年额。
要令里中人,自此长饱德。
虽或有凶年,不复更他适。
郑罕与宋乐,未足为匹敌。
施厚报必丰,会须看他日。


思明州摩云岭


李思衍

二到摩云顶{左宁右页}头,雨花湿透褐驼裘。
草荒行路几百折,茅盖前峰又一州。
雁泽流离新户口,鹿场町疃旧田畴。
太平有象重生聚,甲洗天河剑买牛。


书仲谟先人功德院


程师孟

高门馀庆本光山,不幸流离五代间。
今日太平家可乐,郎君富贵锦衣还。


秋兴


丘葵

天下四时秋最惨,况於人世尚流离。
向来犬吠鸡鸣处,今见猿啼鬼哭悲。
泪洒典花金灿烂,寒生白骨玉参差。
满山寂寞秋梧冷,正是愁肠欲断时。


陇头歌辞

南北朝
北朝民歌

陇头流水,流离山下。
念吾一身,飘然旷野。

朝发欣城,暮宿陇头。
寒不能语,舌卷入喉。

陇头流水,鸣声呜咽。
遥望秦川,心肝断绝。

【注释】:


山林


释文珦

旧无卓锥地,今者亦忘锥。
中心子无著,清净如流离。
野猿偶然来,问我何所为。
道我此意真,长啸不相疑。


十月十三日


刘黻

居常出户便思亲,竞复流离值诞辰。
命薄不嫌增甲子,骚清犹可记庚寅。
菊香留晚招同醉,梅意才先喜卜邻。
警省工夫须力进,客髭已有数茎新。


金缕曲/贺新郎 闻杜鹃


刘辰翁

少日都门路。听长亭、青山落日,不如归去。十八年间来往断,白首人间今古。又惊绝、五更一句。道是流离蜀天子,甚当初、一似吴儿语。臣再拜,泪如雨。画堂客馆真无数。记画桥、黄竹歌声,桃花前度。风雨断魂苏季子,春梦家山何处。谁不愿、封侯万户。寂暮江南轮四角,问长安、道上无人住。啼尽血,向谁诉。

【注释】:
这首词是作者刘辰翁读了儿子刘将孙《摸鱼儿·甲申客路闻鹃》而写的,表达了自己“慷慨悲凉”的情绪,临安失守后,作者写了许多寄托亡国之悲的词,此词是作者于甲申年(1284 年)带儿子刘将孙一起到杭州凭另,以寄托故国之思和亡国之痛的归途上而作。归途中刘将孙听到杜鹃的哀鸣,赋了一首《摸鱼儿·甲申客路闻鹃》,刘辰翁读后,随即作了此词。
客路听到杜鹃的啼鸣,最能动人心扉。但是心绪不同 ,处境不同 ,人们听到鹃声时的感受便不同 。“少日都门路。听长亭、青山落日,不如归去”三句,写出自己少年时代上都门游学、求取仕进的心情,长亭薄暮,几声鹃鸣,勾引起了羁旅之愁,产生了“不如归去”的想法这与“杜鹃声里斜阳暮”(秦观《踏莎行》)的意境相似。十八年间,词人来往于“都门路”上;弹指一挥,十六载未临杭城,其间沧桑巨变,犹如隔世。词人用“白首人间今古”,概括这种生活体验。“又惊绝、五更一句”,一个“又”字,词意顿深一层。“五更”句,指的是刘将孙《摸鱼儿》词里的句子:“今又古。任啼到天明,清血流红雨。”本已为世事无而慨然兴叹,又那堪忍受杜鹃的一夜啼鸣。故曰“惊绝 ” 。写作本词时,词人已经五十三岁,此时听到鹃声,已不同于少年时代的感受,既产生“黍离”、“麦秀”的亡国之叹,又产生许多联想:由杜鹃联想到蜀天子杜宇,由杜宇联想到被掳北去的恭帝。恭帝颠沛于北边,类似蜀天子的情形故曰“道是流离蜀天子 ”;因为当初他在临安时讲的是吴语,故曰“甚当初、一似吴儿语”。前阕结尾二句:“臣再拜,泪如雨。”隐括杜甫诗意,词人效法杜甫,以杜鹃来喻指流离北边的恭帝,遥拜之时,泪如雨下。故国之思溢于言表。
上阕写闻鹃,下阕由此宕开,描写临安的衰败和抗元英雄的牺牲。当词人“桃花前度”,重来临安的时候,虽旧物未改,但哀民遍地,一派“黄竹歌声”。此用“ 黄竹歌声动地哀”(李商隐《瑶池》)诗意。这片这几句,以“记”字衔接上下,又有“真无数”、“画桥”、“前度”所写乃是临安失陷前的繁华景象,这是虚写;而“黄竹歌声”,才是眼前所见宋亡后故都的凄惨悲凉,这是实写。词人将昔日之繁华和今日之败落相互对照,虚实相映,伤怀倍添,语意极含蓄婉转 。“风雨断魂苏季子,春梦家山何处?谁不愿、封侯万户?”三句,以“苏季子”喻抗元英雄。苏季子即苏秦,当年游说六国抗秦,意欲封侯万户,后终金尽裘敝,落魄而归。南宋末年的爱国志士们为抗击元军,恢复失土,英勇献身,不能归乡,只得梦回家山。建功立业,本是士人的共同心愿,但在国势夷陵的时候为国捐躯的人,虽未封侯拜爵,却得到人们的普遍崇敬和深刻铭记 。“寂寞江南轮四角,问长安、道上无人住”二句 ,描写临安陷后,附近人烟稀少。
“轮四角”原意是希望车轮生角,不能转动,情人不能外出,此处指道路难行。“长安道”,即是本词首句的“都门路”,此处借长安代指宋京临安。京都道上,人烟萧瑟,一路寂聊难行,词人触景生情,家国覆亡之痛喷涌而出,结句“啼尽血,向谁诉”,重又回环到“杜鹃”上,用拟人化的语气,说杜鹃终日啼鸣,纵然啼尽鲜血,去不能诉说人间的悲苦,结句含义深邃,品之不尽。
本词题为“闻杜鹃”,全篇紧紧围绕“闻杜鹃”而发生变换,在羁旅者的耳中,杜鹃声声勾起乡愁无限,而遗民却从杜鹃声声中忆起故国之思和亡国之悲。全文贯彻杜鹃声,可见杜鹃声是全篇的词脉,本文采取分承的过度手法,将后阕看来似乎并不相连的数层词意,绾合起来,颇具匠心。

水龙吟·古今兴废存亡


姬翼

古今兴废存亡,落花满地香风扫。茫茫苦海,洪波千丈,无穷胶扰。俱在天真,浪游尘境,执迷颠倒。自玄都别后,流离宛转,谁更问,长安道。但念功名未了。聚愁眉、苦萦怀抱。几时会得,三田灵秀,活人芝草。霞彩云英,竹风松月,药炉丹灶。炼深根固蒂,长生久视,永无衰老。


答高才卿二绝


洪咨夔

脆胜芎苗软胜脂,雅宜碧碗贮流离。
渠渠地主恩何在,骨裹黄金祗自知。


  • 上一篇: 含洛洛的诗句
  • 下一篇:含洪的诗句
  • 相关栏目:
  • 唐诗大全
  • 宋词精选
  • 元曲大全
  • 古诗词鉴赏
  • 古诗词考题
  • 先秦诗歌
  • 汉朝诗歌
  • 近当代诗歌
  • 汉赋精选
  • 古诗集锦
  • 古诗词大全 | 唐诗大全 | 宋词精选 | 元曲大全 | 国文文化 | 李白的诗 | 杜甫的诗

    Copyright © 2012-2022 厚学诗词网 版权所有